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定边县以组织共建引领协同发展企地“抱团” 做大“蛋糕”

​定边县以组织共建引领协同发展企地“抱团” 做大“蛋糕”

本报记者 王晨曦 通讯员 王媛媛

“老百姓支持企业油气开发,企业也在支持村子发展。”11月7日,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定边县姬塬镇西掌塬村党支部书记王云山说。这是村子与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的“约定”,也是村企合作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真实写照。

2020年起,西掌塬村与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耿280中心站建立合作机制,成立联合党支部,以组织共建引领协同发展,共同培养党员、合力推动产业发展、协调矛盾纠纷,并通过金秋助农、红色研学、义务植树、体育联谊等活动,加深协作关系、厚植共建情谊。

此外,西掌塬村与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谈成合作,由村两委班子作为中间人,每年向企业稳定输送务工人员150人次、配送车辆60多台,仅此两项相关群众就实现年收入1671.32万元。

依托区位优势,西掌塬村产业越来越红火——油田周边形成了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聚集区,20多家商户年创经济效益超百万元。

“以前我们老两口靠种玉米、荞麦和土豆过日子,一年到头能挣6万元左右。”西掌塬村村民何建忠回忆,随着采油厂入驻村里,他察觉到商机,开了一家蔬菜粮油店。

“去年我向采油厂等单位供应蔬菜和粮油,结款超15万元。”何建忠告诉记者,“靠着蔬菜粮油店,我和老伴保障了自己的生活,还帮儿子在城里买了房。”

在村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摩擦与纠纷。王云山手中那本已经泛黄的“调解账本”,记录着每一起纠纷的处理过程,是村企之间互信共建的见证。

该村组建调解小分队,由村里的“明白人”、片区负责人、油田联络员和村级法律顾问联合担任调解员,形成了“有事好商量、解决有效率、调解有能人”的调解机制。

王云山回忆,有一次企业管线破裂,群众出行受阻,双方产生纠纷。面对紧急情况,他将村民和企业代表请到村委会,商议赔偿方案,最终达成共识,并明确了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流程和注意事项,防止问题再次产生。

西掌塬村通过村企资源整合与组织联动,实现互利共赢。而在不远处的杨井镇阳湾村,“协同发展型党建”模式,同样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

今年阳湾村的玉米、荞麦喜获丰收,养蜂产业初见成效,合作社正筹备第二次分红……这一切离不开陕西省税务局的精准帮扶、驻地企业的协同助力。

为走出“靠天吃饭”的困境,在帮扶资助下,阳湾村成立集体经济联合社,带动社会化服务、规模种植和养蜂增收等齐头并进。该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29套,累计作业10万多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至52.5万元。

“咱们有设备有技术,企业有需求,这就是机会。”阳湾村村支书郝占光带领村民购入2台装载机。去年,装载机服务收入达50万元。

“在规模种植方面,今年村上种了300亩玉米,亩产1500斤;荞麦种了400亩,能收3万斤。合作社的金‘雪球’越滚越大,我们正准备第二次分红,预计总额超120万元。”郝占光说。

近年来,定边县以问题导向破题、以目标导向引领、以效果导向检验,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老百姓尝到甜头、看到奔头,进一步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定边县委组织部部长焦艳霞说。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