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曌琼 通讯员 曹瑞楠
“通过今天的活动,我明白了只有知法懂法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回去以后,我会把看到、学到的法律知识分享给更多朋友和家人。”11月3日,西安市临潼区华清小学学生魏若安说。
近日,华清小学组织学生前往位于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法治游园会活动。
“遇到校园欺凌,大家知道应该怎么办吗?”
“同学间小打小闹可不是小事,要有边界。”
……
当天的活动设置了法治知识接龙、爱国诗词竞答等环节,通过互动体验和检察干警情景化的教学,让法治理念和家国情怀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这是临潼区人民检察院以能动履职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生动实践。
以法之名保护“少年的你”。近年来,临潼区人民检察院以“骊雨心荷”未检工作室为阵地,融合“四大检察”职能,通过创新普法、精准保护、协同共治,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创新普法,让法治教育走“新”更走“心”。临潼区人民检察院打破传统的普法说教形式,打造了近600平方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推出“大侦探·足迹解密”等法律实践活动,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教育形式,让纸上的法律条文“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
据悉,该基地于2024年获评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实践中心,日前入选西安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联系点。
临潼区人民检察院还常态化开展检察官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今年已开展15场,覆盖学生千余人。
精准保护,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临潼区人民检察院构建未成年人全链条综合保护救助机制,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创新“1+1+1”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由检察官与家庭教育指导师共同对接监护人,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组建“1+N”帮教智囊团,开展心理沙龙、个体辅导活动,目前已帮助60余名涉案未成年人重返正轨。
“我们办的是案子,更是孩子的人生。”“骊雨心荷”未检工作室负责人任兆锦说,“在一起姐弟监护缺失案的办理中,我们通过指定临时照料、发出督促监护令等举措,联合民政、关工委等部门重塑了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办理该案为契机,我们搭建了‘骊雨心荷’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平台,实现了线索汇集、协同处置、社会支持闭环运行。”
协同共治,织密“六大保护”防护网。临潼区人民检察院积极融入未成年人保护大局,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共治机制,联合教育等四部门会签《家庭教育指导联动机制工作办法》,与民政部门建立协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犯罪。在社会治理层面,临潼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公安等部门整治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依法制发检察建议,联合高校、第三方专业社工组织搭建平台,构建“司法+教育+社会”保护机制,加大协同配合,为未成年人撑起一片法治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