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汉阴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后厨开“直播” 就餐更安心

汉阴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后厨开“直播” 就餐更安心

11月5日,顾客在汉阴县一家餐厅取餐。

本报记者 董剑南文/图

11月11日,临近傍晚,汉阴县群众沈强像往常一样来到荣盛美食街。他用手机扫描一家餐饮店的“码上放心”二维码后,后厨实时直播画面和商家资质证照、食品安全等级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一幕,不仅被用餐顾客尽收眼底,还会呈现在汉阴县市场监管局“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

“现在,每次用餐前,我都会先扫码看看店家后厨是否干净,眼见为实才能更安心。”沈强说。

餐饮后厨卫生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和行业监管的难点。汉阴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构建起“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百姓参与”的智慧化共治共享新模式,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全、更放心、更健康。

从“看不见”到“全透明”

菜是现炒的吗?后厨干净吗?厨师操作规范吗?去餐厅用餐或是点外卖时,沈强也曾有这些疑问。

如今,餐饮单位后厨的实时直播,将食材清洗、切配、烹饪等过程全部呈现,将选择权和监督权交到了消费者手中。

“以前,后厨是食客看不见的禁区。食材是否新鲜、厨具是否洁净、操作是否规范,全凭商家一张嘴说。现在,不管是堂食还是外卖,消费者都能看到后厨直播现场。这种‘现场感’带来的安心,比任何花里胡哨的广告更能打动消费者。”沈强说。

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中,汉阴县整合市场监管资源,为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景区餐饮、网络订餐等重点领域后厨关键区域安装高清摄像头,将全县1100家餐饮经营单位接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控无死角、全流程、全覆盖。

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平台反馈意见建议,形成“商家晒后厨、群众评服务、监管促整改”的良性互动,推动规范操作成为行业常态。

开通后厨直播的商家,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今年以来,汉阴县“明厨亮灶”示范街区商户营业额增长20%以上,全县餐饮业收入同比增长15%。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

在汉阴县美食行业协会会长石燕看来,“互联网+明厨亮灶”的推行带给消费者的是看得见的安心,也成为提升行业管理水平的“好帮手”。

“一方面,我们通过监管平台了解会员单位的后厨状况,对共性问题开展规范指导;另一方面,后厨直播也会倒逼餐饮单位主动升级硬件、优化流程,从食材采购到烹饪操作都更标准。”石燕说。

针对部分餐饮单位改造意愿不强、资金压力大等问题,汉阴县创新“政策激励+分类指导”推进机制,有效激发经营主体参与积极性。

“我们根据餐饮单位类型与规模提供多样化改造方案,对验收合格的餐饮单位给予不同额度奖补,降低改造成本与实施难度。”汉阴县市场监管局局长石良说,许多经营者算清了“食品安全账”和“消费者口碑账”,从最初的“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甚至主动要求提高改造标准,争创示范点。

现在,在汉阴县的大小餐馆内,桌面上的二维码、墙上的监控屏幕、敞开的透明厨房都成了食客放心用餐的“定心丸”。

“敢于打开后厨、坦诚相待的餐馆,生意自然好。”汉阴凤凰国际酒店负责人黄有明说,扫码看实况、屏幕看流程,提升了客流量和复购率,智慧监管平台还能帮助他们及时预警、规范操作,实现从“事后应对”转为“主动预防”。

从“单向监管”到“多元治理”

过去,监管人员需要线下跑点检查,既费时费力,又难免存在盲区。如今,借助“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平台,监管人员可以对餐饮商户进行线上实时“云监管”。

智慧监管平台引入人工智能预警模块,构建“电子哨兵”全天候监控体系,预设7大类20余项风险识别算法,对未佩戴工帽、违规吸烟、垃圾桶未加盖等不规范行为自动识别与秒级预警,还可以远程督导整改落实,将监管效率提升60%以上。

“我们采用自动化监测与人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线上预警—生成工单—现场核查—结果反馈’的完整流程,对整改不力的餐饮单位实施重点监管,推动监管模式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警、事中干预’转变,还能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后提供溯源的关键证据,食品安全隐患明显减少。”石良说。

同时,汉阴县推行餐饮单位“红黑榜”制度,定期通过官方平台公示,将“明厨亮灶”落实情况与企业信用评级挂钩,倒逼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

“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了经营者效益和消费者权益的共赢。截至目前,汉阴县餐饮单位后厨透明度超90%,后厨操作规范率从68%提升至92%,群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编辑:钟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