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陕西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公布

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陕西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年行动计划公布

实施“七大行动”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

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张彦刚)11月13日,记者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由陕西省教育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体育局六部门联合制定的《陕西省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近日公布,陕西省将以“七大行动”全面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推动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推进小学初中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据悉,计划明确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要求保障体育课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高中增加体育课时,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高等学校一至二年级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体育必修课,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体育必修课,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并计入学分。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减少或挤占体育课时,体育课因天气原因且室内场馆不足以开展体育活动的,可调整为健康教育。优化课堂组织,杜绝“说教式”“放羊式”体育课,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让“出汗”成为体育课常态。

义务教育阶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观,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高中阶段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指导学生提升运动专长,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配足配齐体育专任教师 鼓励培育全科教师

实施“师资队伍强基赋能行动”。优化师资配备,配足配齐体育专任教师,鼓励培育全科教师,采取共享模式及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教学力量。鼓励招聘符合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强化教师培训。分类分层实施周期性体育教师全员培训,保证每位体育教师每年接受不少于80学时的继续教育,让体育教师“会上课、上好课”。

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和改扩建 新建学校按标准建设配置

实施“体育场地设施升级行动”。加快场地改造,将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建设以及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予以优先优惠。加快学校体育场地规划和改扩建,新建学校按标准建设配置,已建成学校加快原有体育设施升级改造。盘活场地资源,通过“上天入地”立体扩容的方式,利用走廊、校园“金边银角”,对校园空间进行轻量化改造。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校内“微运动场”。

体育部门推进公共体育场馆向中小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允许学校合理利用周边公共体育场地开展体育教学,有效提高社会场地设施使用效率。自然资源部门在布局社会体育场地时要优先考虑与周边学校共享共用。

中小学每天至少安排一个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鼓励设置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

实施“体育活动育人提质行动”。加强课外锻炼,中小学每天至少安排一个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鼓励设置15分钟课间活动时间。下课铃响应立即下课,不得拖堂,课间应引导、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活动,课后服务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比重。积极开展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展示,通过班级“运动能量日”、年级“运动风采秀”、校级“活力大课间”展示等活动,展示学生运动爱好和特长。高校、寄宿制学校和有条件的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开展不少于15分钟跑操。完善省-市-县(区)-校分层赛事体系,常态组织校内“三大球”比赛和具有地域、学校特色的体育竞赛活动,打造“最美主场”。

打造一批体育特色强校 统筹优化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活动体系

实施“学校体育特色培优行动”。狠抓校园足球,遴选县(区)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建立“一条龙”升学通道。严格落实特色学校足球课时和专项经费等刚性要求,稳步推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

深化体教融合,统筹优化青少年学生体育赛事活动体系,体育、教育部门整合社会资源、人员、经费等支持学校体育工作。打造一批体育特色强校。

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强健行动”。科学组织测试,并通过体育家庭作业等方式开展针对性训练。按国家标准配备体测设备,规范测试流程,科学准确反映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把好数据“入口关”和“出口关”,杜绝数据造假。强化结果运用,要求各学校规范记录学生体测成绩并向家长通报,开出体育锻炼“处方”。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地方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全力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把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等作为奖学金评选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实施“体育多元评价引领行动”。优化学生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列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手册或档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活动情况和体测成绩作为奖学金评选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强化学校评价,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全省县域综合评价监测内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督导,让“健康第一”的导向更加鲜明。

(编辑: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