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我的“十四五”】飞鸟归来映和谐

【我的“十四五”】飞鸟归来映和谐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石喻涵)“我拍摄的黑天鹅作品被媒体转发了,现在浏览量已经突破70万。”11月12日晚间,生态摄影爱好者金子在电话中兴奋地向记者分享这一喜讯。他为作品配文“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情诗到碧霄”,镜头里的黑天鹅在湿地中翩跹起舞,尽显自然生机。

作为一名资深“鸟友”,金子一年里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扛着设备在全国各地拍鸟。而这十多年的拍摄经历,也让他成为陕西生态变迁最直观的见证者。“生态好不好,观鸟最知道。”金子回忆起以前的摄影之路满是“求而不得”的遗憾:“每年11月左右都会拍摄天鹅,但是以前要想拍天鹅,就得出省。”

如今,这样的遗憾早已成为过去。金子的镜头里,陕西各地的湿地、山林早已生机盎然:成群的天鹅在水面起落翻飞,从河南迁徙而来的候鸟在渭南市华州区安心安家,飞鸟身影倒映在澄澈水面,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

更让他自豪的是汉中洋县的朱鹮——这种对栖息地要求极高的珍稀鸟类,成了他镜头里的“常客”。“我一年光去洋县拍朱鹮就得三四次,去年那张柿子树与朱鹮的‘合影’,还被官方平台的海外账号转发,让国外网友也看到了陕西的生态之美。”

生态的蝶变,让古城成了摄影人的“天然摄影棚”。“现在外地摄影人都专程来西安‘打鸟’,连河南三门峡的摄影爱好者们都来这里打造拍摄环境。”金子笑着说,在外地拍鸟一天往往要付100元场地费,而陕西优良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免费的“观鸟天堂”,

这份生态之美还在不断延伸,“有摄友在宝鸡眉县发现了朱鹮活动的踪迹,这说明当地的生态环境已经达到了朱鹮的栖息要求,太让人惊喜了”。

十多年来,从都市的湿地公园到山乡的静谧山林,金子用镜头定格了无数鸟儿生存繁衍的珍贵瞬间。拍鸟并非易事,有时甚至要连续守两三天才能有所收获。“确实辛苦,但看到越来越多的鸟儿归来,就觉得一切都值了。”金子说,多年的拍摄让他练就了敏锐的观察力,也摸清了鸟类的习性,“鸟儿是有灵性的,只有让它们感受到你的善意,它们才会放松警惕,展示出最美丽的一面,摄影师才能捕捉到那些动人瞬间”。

随着生态持续改善,金子的拍摄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单纯拍摄照片,到如今兼顾视频创作,“设备更新了,拍摄思路也更宽了。先拍足照片素材,再剪辑成短片,才能更完整地呈现陕西的生态之美”。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下自然之美,更收获了广泛关注——此次黑天鹅作品的70万+浏览量,让全国网友通过镜头聚焦陕西生态,这也是他坚持拍摄的重要动力。

“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关注陕西的生态保护,能见证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再辛苦也值得。”如今,金子依然奔波在拍鸟的路上,用镜头持续记录着陕西生态的美好变迁,也传递着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编辑:薛诗彤)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