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亚妮 何文博)今年以来,咸阳市旬邑县围绕“审批更高效、法治入人心”目标,创新构建“审批全流程嵌入普法”联动机制,将法治宣传教育与行政审批服务深度融合,实现政务服务“减时限、少跑动”,推动企业群众“知法律、守规则”,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效能+法治”双重动力。
精准普法“靶向发力”,让法治意识贯穿办事全程。针对企业群众办事中“法律盲区多、流程不熟悉”的痛点,推出精准化普法举措,实现“办事即学法”。梳理市场准入、项目审批、民生服务等156个行政许可事项及189项法律法规依据,整合对应法律法规条款、办事流程节点及常见法律风险点,制作图文并茂的“法律明白卡”“普法手册”,通过政务大厅宣传栏、微信公众号、办事窗口等渠道精准投放,累计发放材料600份,覆盖企业60家、群众530人次。同时,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法治宣传展板12块,利用电子显示屏24小时滚动播放《行政许可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与审批业务紧密相关的法治标语、解读视频;每月开展4次“窗口微课堂”,由业务骨干现场讲解审批依据、法律边界及违规后果,让企业群众在等待办事、咨询业务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法治教育。
嵌入普法“全程伴随”,让合规办事助力审批提速。将普法宣传嵌入行政审批“受理—勘查—审批—办结”全链条,以“普法前置”减少办事堵点,提升审批效能。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材料时,同步告知审批事项对应的法律依据;在现场勘查环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讲解规划、环保等领域法律要求;在作出审批决定时,明确告知后续监管的法律条款,对群众提出的“材料为何要补”“流程为何这样走”等疑问,提供“一对一”法律解读。在办事指南、申请表单中显著标注法律责任条款,通过“事前提醒”强化申请人合规意识。今年以来,因材料不全、程序不熟导致的重复跑动率下降80%,审批平均时限较去年压缩25%,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达99.5%。
场景普法“以案释法”,让法律条文转化为办事准则。通过真实案例增强普法说服力,推动企业群众从“知法”向“守法”“用法”转变。收集整理审批过程中出现的“未批先建”“材料造假”“违规经营”等典型案例,采用“案例讲解+现场答疑”形式,在政务大厅每月开展4次“以案释法”宣讲活动,邀请法律顾问、审批骨干剖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累计覆盖企业负责人、办事群众240人次。将典型案例制作成图文、短视频,通过政务公开栏、县融媒体“双微一抖”平台发布;在项目审批现场、社区服务点开展“流动普法”,用“身边事”讲解“身边法”,引导企业群众自觉依法办事、依规经营。
联动实践显成效,法治成为营商环境“软动力”。“审批+普法”联动机制的推行,不仅实现审批效能的“硬提升”(重复跑动减少、审批时限压缩),更带来法治意识的“软增强”,企业依法申请、合规经营的自觉性显著提高,群众“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逐步养成,政务服务投诉量较去年下降90%。这种“办事与普法同步、效率与合规并重”的模式,既提升了政务服务质效,又为旬邑县营造了“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赢得企业群众广泛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