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可爱经济”惹人爱文化符号变萌物 解锁消费新场景

“可爱经济”惹人爱文化符号变萌物 解锁消费新场景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石喻涵)在十五运会赛场内外,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凭借呆萌造型被网友戏称为“大湾鸡”,靠“发癫撞栏杆”“摇摇摆摆求摸头”的魔性互动圈粉无数,相关周边“一鸡难求”,二手市场甚至出现溢价现象,让“可爱经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在西安,一众有着本土特色的“萌物”也同样吸引着年轻人的目光——从大雁塔文创“塔宝”的持续热销,到第八届进博会上持续火爆的肉夹馍玩偶“绒馍馍”,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商业活力。

从“玲娜贝儿”到“大湾鸡”看情感价值变现

“可爱经济”的核心是情感价值的消费转化,“大湾鸡”的成功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

40名武校少年身着8公斤重的皮套,每天表演四五个小时,用不受束缚的活力让静态IP变得鲜活立体。截至11月14日,“大湾鸡”的短视频相关视频播放量突破3.7亿次,社交平台浏览量近8000万。

这一逻辑并非个例,此前上海迪士尼全球首发的IP玲娜贝儿,充分展现了情感价值转化的潜力。

这只粉色小狐狸没有复杂官方剧情,却凭借契合大众审美的可爱外形,搭配乐园扮演者蹦跳互动、亲切回应的鲜活演绎,让静态玩偶“活了”,大批粉丝排长队只为和其合影拥抱。

玲娜贝儿上线仅一个月就32次登上微博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6亿次,短视频播放量突破16亿次。粉丝不仅是消费者,更主动参与IP共创,赋予其“川沙妲己”等昵称,通过二创表情包、玩偶改造等形式丰富角色内涵,形成“发布-抢购-炫耀-种草”的传播闭环,印证了情感共鸣背后的巨大商业价值。

IP背后是“文化+社交”双重属性

这种“人格化演绎”的思路,在西安文创IP的打造中同样可见成效。

11月14日中午,位于大雁塔景区附近的文创商店内,刚结束游览的游客郝艳红正拿着手机对着货架拍照。“早就刷到过‘塔宝’的视频,今天特意来打卡,这个斜眼表情太有戏了,必须买一个当纪念。”

她手中的“塔宝”以大雁塔为原型,经过6次打版改进,圆润的身形搭配“八百个心眼”的呆萌表情,松软的材质还设计了背带,既是摆件也是穿搭单品。

数据显示,两年时间,“塔宝”就已经销售超过10万个,以塔宝“显眼包”和基础挂件为主的形象超过十几款,并进行原创IP授权,营收近600万,基于“塔宝”影响力,衍生品开发市场开发预估近两千万。

同样出圈的还有“绒馍馍”。在刚刚结束的第八届进博会陕西展区,这款还原肉夹馍的毛绒玩偶展位前始终围着不少参观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的“制作”“打包”的互动更是引来阵阵欢笑。

来自上海的参观者边亚拿着玩偶仔细端详:“没想到肉夹馍能做成这么可爱的玩具,手感柔软,造型逼真,既能当摆设又能挂在包上,果断入手两个,一个自己留着,另一个送给朋友当伴手礼。”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进博会期间不少采购商当场表达了合作意向,成为陕西展区的“人气黑马”。

业内观点认为,“可爱”作为极具感染力的视觉符号,既能快速唤醒人们的正面情绪、刺激购买冲动,其自带的强社交属性,也让年轻人多了一个彰显个性的表达载体。

“可爱经济”激活陕西文创市场

“文化符号+萌系表达”的模式,让历史及特色小吃不再是高冷的陈列,而是能触摸、可分享的日常快乐,既满足了年轻人的情感慰藉需求,也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

从消费场景来看,无论是景区门店里游客的即兴消费、社交媒体上网友的“蹲守”预售,还是进博会上参观者下单,都印证了“可爱经济”的渗透力。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省共有文创企业5800余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链营收185.5亿元,同比增长6%,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可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于陕西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做强“可爱经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表示:“陕西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禀赋,关键是要做好‘文化转化’与‘产业落地’两篇文章。”

她认为,首先要深挖文化IP富矿,跳出兵马俑、古城墙等传统符号的固有认知,系统性梳理秦岭生态、特色美食、非遗技艺等未被充分开发的资源,打造差异化的萌系IP矩阵;其次要借鉴“大湾鸡”“玲娜贝儿”的运营逻辑,推动IP“人格化、场景化”发展,通过景区互动演绎、短视频内容创作、节庆活动植入等方式,让静态的文创产品拥有鲜活的情感内核,增强消费者的代入感与认同感。

她还建议:“强化品牌输出,借助进博会、文博会等国家级平台,以及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让陕西萌系文创走出地域局限,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可爱经济’品牌名片。”

(编辑:薛诗彤)

(责编:舒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