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媚)每天早上7点20,打开蚂蚁森林收能量,成为西安市民王女士上班路上的日常,她说,今年植树节,她种了第一棵樟子松,这大概需要近一年的时间。这一年中,她经常通过闲鱼旧物回收、骑单车等低碳行为,来获取能量。
这几日,蚂蚁森林又全新升级,上线“神奇海洋”,后续环保减塑、绿色外卖、线上支付等产生的绿色能量,将在“神奇海洋”中收取。
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了解在海洋的保护中,种植海草的重要性。这里的海草,是生长在黄渤海区域的鳗草,能在海中开花的高等植物,别看它随波飘摇不起眼,但却组成了和珊瑚礁、红树林齐名的第三大海洋生态系统海草床。在蚂蚁森里录制的视频中,可以清楚看到鳗草的采集、成苗、移植、养护和种植全过程。
先给大海“种出头发”再做“植发手术”
7月14日,记者有幸成为“森林探访团”一员,跟随蚂蚁森林用户、专家来到山东威海,在荣成东楮岛体验海草培育移植,了解海洋生态修复一线的人物故事,见证山东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
记者了解到,山东威海的荣成沿海是我国北方的海草主要分布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鳗草为主的海草床几乎覆盖了荣成沿海。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海草床面积迅速萎缩,从曾经的带状分布逐渐萎缩为块状分布,随之而来的是海草床栖息海洋生物量也大幅减少。
6月8日世界海洋日,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公益项目“蔚海行动”正式启动。蚂蚁森林作为首个加入“蔚海行动”的绿色公益平台,首期捐资2800多万元支持“山东东楮岛海草床修复”项目,并上线公益互动“神奇海洋”,面向社会公众展开海洋保护相关的自然科普。
海草怎么种?谁去种?种了有啥作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博士高亚平说,海草起到极其重要的海洋生态支撑作用。首先,她和团队要在岸上模拟海水环境,建立“自然采光+温室环境”的育苗基地:先采集海草种子,在陆地上进行人工培育,生长达到一定的规格后,再人工移植到海底。这种“海草培育移植”法,相比国外需要挖取原生海草的“草块移植法”、或容易受海流影响的“种子播撒法”,大大提高海草培育种植的成活率。
如果把海草床修复工作比作给海底“植发”,我国的操作方式比国外一些地方采取的办法更加复杂,工作量、操作难度也更大:相当于得先给大海“种出头发”再做“植发手术”。其中种子的保存、分选、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都需要在专业“育苗车间”的培育系统内完成。
想把种海草这份工作干到70岁
高亚平在岸上培育出鳗草苗后,一批具有经验的潜水师傅就潜入海底把它们种下,潘海君就是其中一员。潘海君说,他今年64岁,老家是东北的,因为生计,2017年来到威海,起初主要是下海捞海参,收入还不错,整个家也就安稳下来。
前年开始干种水草这活,比较累,要在海下五六米处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动作要轻盈,不然用小铲子把海草稳固住,海水容易混,这样视线就受到影响,容易看不清楚行距。种海草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单次下海时间最长可达两个小时,种海草时也要讲究手法,海草栽深了就会被压死,栽浅了容易被海浪冲走。
这是份全年无休的工作,但问起潘海君啥时候退休,他感慨地说,干到70岁吧,现在他还没培养出超过他手艺的徒弟。海边人吃海靠海,他深刻的明白,只有生态好起来,鱼虾蟹等海洋生物才会有栖息之处,水土才不会流失。就像在陆地种树,这得坚持很多年,才能看到效果。
忙了一天的潘海君,最大享受是脱下潮湿的潜水服,坐在海边的石头上,点上一根烟和人唠唠他在海底的见闻,描绘一下他的“成就感”。他告诉记者,这辈子就要沿着海岸线,从东往西,哪里需要就往哪种,为祖孙后代造福。
将生态公益项目探索进一步延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气候变暖带来的一些海域温度的升高,对于喜欢凉海水的海草,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高亚平说,为了让黄海的海草能恢复成海底森林,多下一些苦功夫、甚至笨功夫,这条路再难也要走下去。就特别希望种下去的海草赶快长、赶快长。构成一个海底森林,有各种各样的鱼虾等生物在里面。要在茫茫大海里实现这一切,除了坚定的信念、踏实的行动,也需要更多的支持。
记者打开蚂蚁森林,“神奇海洋”已可以添加到支付宝首页,在这里,可以帮好友海域清理垃圾了解环保知识和收集绿色能量培育海洋植物,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我们可以看到海洋中有渔网、塑料瓶、泡沫塑料、烟头、一次性手套、塑料吸管、塑料浮标等海洋垃圾。
对于上线“神奇海洋”的初衷,蚂蚁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海洋生态保护,参与到海洋生态保护中来。蚂蚁集团将继续以“企业捐资支持环保”来激励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在蚂蚁森林“植树造林-生态修复、参与共建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上,将生态公益项目探索进一步延伸。在积极支持海洋生态修复及保护的同时,通过支付宝平台进一步向公众科普海洋保护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