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马丽娜 记者 石喻涵)大家好,我是晶莹剔透的主火炬。本届冬奥会上的我与以往历届主火炬在视觉效果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秉承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研制团队采用的是“微火+显屏”创意形式,利用悬挂在威亚上的执行机构和地面装置的流畅配合完成我在40m高空的360度旋转,实现了“火”与“舞美”的完美融合,让你看到了BlingBling的我,让我成为了整个鸟巢最靓的仔。
你在电视上看到我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我和以往的主火炬还有很大的不一样,那就是最后一棒的火炬手并没有去点火,而直接把手持火炬插接在了我的身上,实现了火焰的无缝连接,没有引燃的过程。这样的点火方式是奥运会历史上百年首创,让我达到了节能的效果,与以往熊熊燃烧的火炬相比,我比它们大约节省了99.9%的能量,充分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我的造型是由小雪花和橄榄枝组成。每一片小雪花、每一个枝头上都是采用全彩LED 直显屏,每一个发光点的颜色、亮度都是可以独立控制的,4.8mm的出光点实现了灯光图案细腻的多彩变化。
要实现我这么高的颜值那是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的。研制团队在设计的时候可是“斤斤计较”了的,既要展现我的轻盈,又要实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材料的选择上选用铝合金材质,重量只有钢材质的1/3,实现了轻量化的要求。同时,为了达到8小时360度旋转时高效稳定的燃烧,我可是采用了航天氢氧发动机的燃烧技术,有大国重器上的高端技术加持,保证了我不熄火、不回火、不脱火。
我的头顶上有一个长方形的黑色盒子,这个黑盒子叫姿态调节执行机构,它吊挂在威亚小车上,由小车带着它移动到中心位置,放下钢丝绳和电缆与我相连,通过先进的姿态控制技术,配合地面装置完成我一系列的翻转、提升和旋转。姿态调节执行机构里面藏着燃料供应系统的氢气滑环、柔性软管和撬装氢气系统。被称为“生命之管”的软管作用就是将气瓶中的氢气输送到火炬中心,支撑主火炬的燃烧。滑环的作用是实现运动状态下氢气的连续稳定供应。撬装氢气系统是一个集成系统,内含气罐、两路减压系统、电磁阀,主要作用是实现气体的稳定供应。
在设计这个黑盒子时,研制团队通过应用氢氧发动机氢燃料加注及推进技术,实现了可卷伸氢气管道、可卷伸电缆、可卷伸控制线缆和快速对接装置,实现氢、电、控制信号在特殊表演场景下的连续、稳定、可靠供应与传输,和着我的节拍一起上下伸展。
在我的脚下,还有一个国内首创的高科技舞台秀作品——地面装置。隐藏在舞台中的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把我翻转45°,在翻转过程中台阶踏步机构横空而起,将我和地面连接起来。
研制团队充分发挥航天工程研发管理经验,开展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和故障树分析,关键环节冗余设计,通过全流程综合试验测试,解决了柔性环境条件下的运动控制、长周期稳定燃烧、减稳压控制、安全应用等难题,实现了我复杂系统的安全可靠使用。
场外火炬:是火炬也是艺术品
我们场外火炬是三胞胎,我们三兄弟分布在各场馆外。
你看到的我们是飘带和雪花,实际上在地面下有一个隐藏的与场内的主火炬完全不一样的转台装置,带动我们形成内外不同的旋转效果,让我们呈现视觉上的美感。
转台装置最关键的两部分是外转台和内转台。我的飘带是安装在外转台上的,它会随着外转台一起旋转;而我的主火炬雪花是安装在内转台上的,它随着内转台一起旋转。这样的双转台通过一个中间构件相互支撑完成各自的独立旋转和同步旋转,这可是目前市场上的首例哦。我期待着你来和我拍照打卡哦!
正是这些种种技术支持,保障了以氢气为燃料的火炬完美亮相。同样承载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的氢燃料火炬,在世界人民面前再一次展示了中国的科技实力,向世界广泛传播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翻开了体育史乃至科技史上的崭新篇章,将极大的促进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