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精雕细琢建造“戈壁明珠” 凝心聚力共创国优工程

精雕细琢建造“戈壁明珠” 凝心聚力共创国优工程

2022-02-23 18:28:22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杨延波)青海,三江之源,绿树青山,对内地人来说,这里是边疆,对边疆来说,这里是内地,来过青海的人,都会流连忘返,作为矿产资源大省,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征程中,无论是资源开发还是工业生产,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孕育了青海铜业这颗中国铜工业的明珠,而中国二十二冶正是这颗明珠的建造者之一。如今,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建成投产,填补了青海省铜冶炼行业的空白,一座现代化的工业园区,成为甘河工业园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成为在青藏地区铜冶炼行业最重要的地理坐标。

作为国家优质工程项目,高超建造品质的背后,凝结着项目团队矢志攻坚、再接再厉的辛勤汗水,彰显着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追求卓越、铸就经典的匠心追求。

匠心建造铸就精品 打造行业领先工程

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甘河滩工业园区,是青海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承担精矿仓及配料仓、熔炼车间、熔炼办公生活区、铸造机循环水、余热发电等核心子项施工内容。项目经理李建淼说:“项目建成投产对加快青藏地区铜资源开发、填补青藏地区铜冶炼空白、实现青海“十三五”战略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项目开工时,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就确立创“国家优质工程”的目标,并将质量控制的触角扩展至全过程。施工前,根据实际编制创优规划,选派管理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人员组成团队,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和执行机制。针对特殊工序,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设置质量控制点,坚持“三检”制度,保证工程实体质量。工程共浇筑混凝土约3.99万立方米,混凝土结构强度和耐久性指标均达到了设计及规范要求。厂房钢结构约5900吨,钢柱、吊车梁下料尺寸准确,焊缝饱满光滑,油漆均匀,颜色鲜明,吊车梁主焊缝一次成型,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97%,立柱主焊缝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98%。

厂房钢柱安装实测垂直度最大偏差14.5mm,安装精度优于国家质量验收标准。施工中每个过程严格把关,每个关键部位都要求控制在规范范围内,确保了单机试车和联动试车的一次性成功,达到了项目一次投料成功的目标。在严格的质量把控下,工程竣工后无任何“渗、透、裂”现象,整个系统运行效果良好,22个单位工程全部验收合格,达到一次通电成功、一次通水成功、一次通气成功、一次试车成功、一次验收成功的“五个一”标准,主体结构为多层重型钢结构,围护结构为工厂复合彩钢板,比传统的现场复合板保温效果好、外观立面更美观,最终产品为99.99%的铜板,在同类产品中达到国内及国际一流。“工程创优目标明确,策划和管理到位。工程建设人员秉持粗粮细做、细粮精做、一次成优的理念,施工质量优良,工程设计优秀,功能完善,结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效果显著。”国优复查组专家在讲评会上给予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阴极铜工程极高的评价。

技术引领大胆创新 确保工程质量

面对熔吹炼炉单体设备重量大、熔炼主厂房钢结构制作施工难度大、炉体管道安装量大要求高等难题,项目部大胆创新、科学谋划,合理调配工序及资源,确保施工质量及进度。由于工期紧张,熔炼主厂房工程钢结构需提前安装,留给熔炼炉的吊装空间狭小,给重达240吨、安装高度12米的熔炼炉安装带来很大困难。为此,项目部集思广益,成立QC小组,编制专项吊装方案,设计“行走式”龙门架配合倒链进行吊装的方法,成功将这个庞然大物提升9米,安装在预定位置,保证了安全、质量和工期,并且龙门吊拆除后的钢材仍可使用,做到了节材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为确保质量,还预先应用BIM软件模拟吊装过程,消除各种隐患,保证安装一次就位、一次质量达标,此项创新技术也获得国家专利授权。在安装环节,熔炼、吹炼风机房、精炼风机房、环保通风机站的各种风机数量多达11台,数量多且安装质量要求高,且项目位于高寒高海拔地区影响,所有风机类、空压机类设备和规格都要比平原地区增大。

为保证风机安装质量,项目技术经理车刚总结以往施工经验,创新采用座浆法对垫铁进行稳固,把风机牢牢固定在底座上,从而规避风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震动值大、电流过高、轴承发热等问题。同时,自主研发可调式挂线装置,解决轴承座调整难题。项目共获得国家专利9项、编写部级工法1项、运用“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8个大项16个子项,解决了铜冶炼行业面临的三个普遍性难题,即先进工艺“第一次”工业化配置、铜冶炼行业“第一次”环保超低排放、“第一次”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建设铜冶炼项目,并保质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合理规划,绿色建造,生态和谐共生

提起有色行业,人们很容易把它和“高污染、高能耗、脏乱差”联系起来。而如今,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绿色环保、节能低排,俨然成为一座“花园式”工厂。建设过程中,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时刻铭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严格落实,周转材料尽量多次循环使用,达到“四节一环保”要求。

在控制废气排放方面,青海省环保规定非常严格,此前国内外铜冶炼行业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排放限值要求。中国二十二冶与兄弟公司通力合作,设计完成了国内外第一条“氧气底吹熔炼加底吹吹炼炼铜工艺——冷态双底吹连续炼铜新工艺”的工业示范生产。工程首次设计实现了底吹连续吹炼炉配套的残极加料机,用于把残极片、废杂铜块加入到吹炼炉中,利用吹炼过程的反应热量熔化残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并将连吹炉和阳极炉呈阶梯状配置,实现了连吹炉产出的液态粗铜直接流入阳极炉,改变了传统的吊车和铜包倒运粗铜方式,该配置使得厂房更为紧凑,厂房占地面积小,节省投资,配合先进的高效除尘设备,突破传统冶炼工艺低空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建造了国内第一家采用特别排放限值的铜冶炼项目,最终做到了达标排放。项目投产至今,每吨阴极铜的生产综合能耗为398.73kg标煤,低于国家颁布的先进能耗指标(530kg/t阴极铜);生产过程中达到了铜冶炼业清洁生产一级指标的要求及铜冶炼行业的规范要求。每年可实现二氧化硫减排1321.8吨,颗粒物减排154.9吨,砷化氢减排0.3吨,将有效解决低空烟气污染问题和制酸烟气量波动问题,使尾气排放低于国家最新限制排放标准。

同时,项目通过余热余压的梯级利用,可间接节约标准煤约247.6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43.万吨,二氧化硫2.9吨,氮氧化物1.7吨。如今,在美丽的祁连山脚下,远远望去,有一抹蓝色显得格外耀眼,那就是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的厂房,他静静的矗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共存,走进一看,厂区被绿色环绕,成为了一座花园式工厂。

迎难而上千锤百炼 熔炼铁军精神项目

所在地气候条件恶劣、气压低、辐射强、温差大、无霜期短、冰冻期长,既是对施工人员意志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中国二十二冶管理能力的检验。在800多亩空旷土地上完成9.7万平方米的厂房和附属设施建设,需要多长时间?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给出的答案是500天。

为抢抓工期,项目多方协调,克服种种困难,2015年11月18日带领部分施工人员提前进驻现场。彼时的青藏高原已入寒冬,施工现场冰天雪地,每天都刮起六七级的大风,白天最高气温零下10摄氏度,晚上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以下。在环境艰苦、人员紧缺和食宿困难的情况下,项目经理李建淼和项目党支部书记刘力永身先士卒,白天带领施工人员开辟铺设道路、搭建大门楼和生活板房等设施;晚上从工地回去后,一头扎进工程图纸中,连夜组织制定施工技术方案。经过近1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在2015年12月16日开工,比原计划提前整整43天。

2016年3月,项目正式拉开建设序幕,从厂区土地平整到厂房建设,从设备安装到联动试车,从一个个疑难问题拦路到一项项地攻克化解,从蓝图的设计规划到一座现代化工厂的建成,项目部克服诸多不利因素,严格按照基建目标任务,倒排基建工程进度,挂图作战、攻坚克难。2017年5月至7月,甘河地区降雨增多,青海铜业基建现场泥泞一片,超长雨季导致土建施工滞后2个多月,严重影响了项目基建工期。施工延期怎么办?项目经理李建淼回忆道:“业主建立了基建项目周报制,每周开例会汇报进度、协商解决问题,推动项目高效建设。其次,项目部根据工期每日分解任务,实施24小时网格化项目跟踪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控,使得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同时,公司领导也多次深入现场带班作业,督促施工单位增加更多施工人员、施工车辆,开足马力抢进度、赶工期、保质量,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伴随着基建工程的陆续完成,项目又开始马不停蹄地转入主设备安装阶段。面对2571台/套主设备需要对位安装,面对联动试产和顺利投产重大节点任务,项目严格制定设备安装计划,科学安排设备安装进度,组织开展“三保一创”劳动竞赛活动,按照5月1日具备单体试车条件,7月1日联动试车的节点计划安排,调动参建单位的积极性。设备安装阶段,以车间为工作单元、以天为时间节点,管理人员分工跟踪督促安装作业进度,安装队伍日夜加班加点,关键设备安装进行24小时作业,只为阴极铜早日问世争取更多时间。

三保一创”劳动竞赛达到了预期目标,熔炼主厂房底吹熔炼炉、底吹连续吹炼炉无负荷单体试车提前完成,为实现铜业项目七月份联动试车及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8年9月6日11时58分,是项目团队终生难忘的重要时刻——青海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0万吨阴极铜项目正式投产,“青海造”首槽阴极铜正式问世。两年多时间中,项目部“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克服高原干燥寒冷气候、现场无休息室、无水无电等困难,优质高效全面履约。工程顺利建成投产,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年产值50亿元,创造了900多个就业岗位。堪称目前铜冶炼行业的最高水平,是国家产业技术升级的典范,在填补青海地区铜冶炼空白、提升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大力推进了我国有色工业向绿色、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中国二十二冶承建的青海铜业10万吨阴极铜工程先后获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这不仅是一块“精”字招牌,更是未来前进的新起点,中国二十二冶将继续秉承“用心铸造精品”的品牌理念,让工程建设中积累的管理经验、技术经验在更多的工程上开花结果。

(编辑:舒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