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杨延波)西藏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竣工投产,是值得被整个有色金属行业铭记的日子。中冶人带领数万名建设者历时两年,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藏东高原,爬冰卧雪、战天斗地,发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挑战极限、永争第一”的“铁军”精神,克服了高寒缺氧、高海拔人机降效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经过不懈努力将西藏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打造为技术一流、装备一流、效益一流的青藏高原标志性工程。
这个英雄的集体和每一名建设者都值得被铭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西北公司青年员工杨得志就是众多建设者中优秀的一员。
2017年7月毕业后,杨得志先到青海铜业10万吨/年阴极铜项目部工作,该项目是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承建的第一个铜冶炼项目,对他来说是个很好的锻炼学习机会。经过短暂调整适应,他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完成从学生到建设者的过渡。从项目技术管理的最基础工作开始逐项学习、实践、提高,他身上有着70后、80后前辈工作者的工作踏实和勤奋好学,也有着90后新建设者的积极向上和乐于探索,参加工作以来他尽职尽责,脚踏实地,勇挑重担,四年内由一名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项目技术质量部部长。
义无反顾,投身雪域高原
西藏玉龙铜矿是一个特大型斑岩和接触交代混合型铜矿床,是我国最大的单体铜矿,矿床规模与经济价值巨大。西藏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是国家工信部有色金属行业规划重点工程、西藏自治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昌都市创建有色金属基地重点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平均海拔4600米的作业面、常年不化的积雪、零下40摄氏度的最低气温、平原50%的氧气含量和强烈的紫外线,让很多建设者望而却步。
2018年8月,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迎难而上,作为施工总承包方开始筹备工程建设。2018年9月,为响应西北公司建设玉龙的号召,杨得志主动报名,跟随“先头部队”从青海西宁集结,转战西藏玉龙,参与项目部的组建,从最初的项目策划、测量放线,到项目开工建设,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和项目部一起将二十二冶的旗帜牢牢树立在雪域高原,展现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只争朝夕,开展技术攻关
作为超大型的矿山开发建设项目,工艺复杂、单体工程量大,在不到20个月的有效作业时间里,要完成26个生产厂房建设、196台大型设备安装、176公里压力管道铺设,时间紧、任务重,一场艰苦的持久战就此开始。
为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项目部通力配合下,杨得志带领项目团队将独特领先的技术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了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应用专利3项,工法2项,以项目为载体申请专利4项,工法2项,技术标准2项,科技研发课题2项,成功攻克超大型设备基础分层浇筑、超大型球磨机精准安装、大跨度钢屋架分段吊装就位、高寒、高海拔地区压力管道一次焊接成型等世界性难题,以“创优、创奖、创品牌”为目标,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展现央企强大的综合实力和责任担当。
甘于奉献,彰显青春本色
作为项目上技术质量部部长,杨得志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工作中兢兢业业,注重细节,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够勇挑重担、任劳任怨,带领部门人员时刻冲锋在施工一线。西藏玉龙项目施工条件和生活条件恶劣,无论天晴下雨,还是寒霜酷暑,在他所负责的办公楼、食堂平台,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建设点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白天巡视现场,协调各工程专业队伍、各建设单位相关事项,检查施工质量,督促施工安全;晚上填写施工日志,总结当天的学习成果,查阅图纸,编制工程技术资料、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等资料,用自己朴实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同志。
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与压力,他也因感冒带病坚持工作而患上肺水肿,经常在极寒的户外一待就是一天,手上和脸上都被冻的伤痕累累。“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模式是他的日常,面泛的高原红和黝黑的皮肤见证他的成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始终坚持青春建功在基层,现在依然坚守在玉龙项目,做好最后的收尾工作,为玉龙铜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用青春的誓言、扎实的行动,展现青年积极向上的活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