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智能手机还需“适老化”全国人大代表支招跨越“数字鸿沟”

智能手机还需“适老化”全国人大代表支招跨越“数字鸿沟”

2022-03-05 14:46:0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明)数字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而老年人所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老年人智能手机“不会用、用不好、用机难”等问题,今年全国两会,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对智能手机还需“适老化”问题十分关注,并对此问题给出了可行建议,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乐享智能便捷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赵超:加快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

“数字生活给民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在便利了大多数人的同时,让部分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显得力不从心。”全国人大代表赵超表示,特别是疫情常态化后,乘坐公共交通要刷健康码,看病就医需手机提前预约,社保认证不会操作,用现金交医保遭拒……层出不穷的信息化应用让老年群体困境凸显。

“科技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解决老年人的使用难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老年人突破客观阻碍融入‘数字生活’,拥抱智能生活。”为此,赵超准备提交《关于加快破除老年人“智能鸿沟”的建议》,加快、加强对老年人进行智能化培训;针对老人及弱势群体开通人性化服务,并不断改进传统服务方式;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制定“身份手环”;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比如,服务场所保留人工窗口、公共场合针对老年人不会使用智能化数字问题,比如无预约、没有一码通等,设立现场预约服务点,提供更周到、更精细化的服务。”赵超说,企业公司应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简单、安全数码产品。老年人最常用的社交软件,可以采用“关怀模式”和“长辈模式”,方便老年用户使用。特别是要为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制定“身份手环”。手环中植入身份信息芯片,方面出行使用,同时,手环还可以成为空巢老人们无人可依时的“兜底卡”,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实施救助。

 

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鼓励开发适老化操作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崔荣华一直关注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困难的问题,所以她带来了一份关于对老龄化人群普及电子产品运用的建议,采取有效措施,使老年人在电子化时代能享受到更多便捷生活。

“我们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电子化时代,人们社交娱乐、生活居家、日常办公,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电脑等。”崔荣华说,但不是所有人在电子化时代都如鱼得水,许多老年人不知道如何操作这些智能工具,他们正面临“数字鸿沟”问题。特别是现在出入社区、超市,乘坐公交车、地铁,“扫码”成为“规定动作”,但这看似简单的操作,对老年人来说却不是那么容易。

经过深入调研,崔荣华发现,老年人使用智能工具有3道“电子屏障”。“接触屏障”:互联网接触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的首道障碍;“使用屏障”:互联网使用难成为目前老年人数字生活的最大障碍;“知识屏障”:网络信息辨别难是老年人数字生活面临的新困境。

“要加快建设优质的老年大学、老年公寓,注重老年人的兴趣培养和老年生活质量提升,鼓励老年人积极接受新鲜事物。推出更多电子产品标准化课程,通过实景模拟演练等生动形式,对有需求的老年人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会浏览网页信息、使用手机APP,提高他们的智能工具使用能力。”崔荣华建议,要鼓励软件开发企业针对老年人特点,优化针对老年人的操作模式,让他们使用手机更便捷。

 

全国人大代表孙维:发展“银发经济”让夕阳更红

“从国家到地方,银发经济可谓肩负顺应老龄社会新需求和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的双重任务,空间无限,机遇重重。”全国人大代表孙维表示,有些地方和企业对发展银发经济的认知还停留于老龄产业、养老产业的层面上,甚至降维为单一的养老服务行业,严重束缚了自己的头脑和手脚,结果就是抱着金碗要饭。

“要改变对老龄群体的传统认知;要理解老龄群体的消费特点;要认清老龄用品的消费对象。”孙维表示,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时,一定要要结合当地老龄化特点,理清思路,科学施策。例如对企业来说,政府提供的土地和税收优惠固然重要,但这些举措都只是“节流”,还算不上“开源”。特别是银发经济刚刚兴起,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模式,需要大量的尝试和创新。

“虽然智能化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在逐渐影响着老年人通过技术改变生活,但技术鸿沟限制了老年人对于智能化产品的使用。”孙维准备提交关于进一步推动银发经济发展的建议,地方推动银发经济,关键是要立足当地特点,搭建起一个具备持续性、协同性、集聚性的示范体系,引导关键企业进入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培育一个多行业、多领域相融合的新兴银发产业,形成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银发经济。


(编辑: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