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用“心”书写救治生命的青春华章

用“心”书写救治生命的青春华章

2022-05-05 16:17:3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 近日,由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发起的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个人(集体)名单揭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荣获第20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是国家首批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的重要成员,成立以来科室先后获得陕西省总工会“创新工作室”、陕西“最具满意度医疗团队”、“医疗技术飞跃奖”、西安交通大学“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3岁,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年轻队伍。


不断求索 勇攀医学高峰

多年来,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秉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的信念,探索求新,攻坚克难。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体外生命支持技术-ECMO作为一种起死回生的利器,挽救了众多危重患者的生命,但ECMO设备及耗材等核心技术被国外长期封锁,导致“救命神器”国产化困难重重。

为了打破技术壁垒,破解ECMO自主化研制的“卡脖子”难题,早在2017年,心血管外科就成立了国内最早开展ECMO临床工作和相关耗材研发的“青年突击队”。数年来,十余名队员与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的专家携手开展国产ECMO科研攻关,凭借着强大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先后突破多个技术瓶颈,反复设计优化,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终于在2020年5月研制出国内首台具有长效稳定抗凝涂层的国产化ECMO系统。2021年11月,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ECMO成功应用于临床,实现了国产重大医疗器械自主化研发的突破。该成果一经发出,迅速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530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心外青年人 敢与死神“掰手腕”

哪里有急救,哪里就有这支与死神较量的队伍。2021年6月的一个深夜,云南大理市某医院ICU一名37岁的重症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循环衰竭,急需ECMO救治,家属千里求援。ECMO团队郭锋伟、钟亮、刘锋锋三位青年医生立刻携带急救设备,搭乘飞机又换乘高铁,跨越1700多公里,成功实施西北地区首例ECMO辅助的重症患者固定翼飞机转运。

2021年12月30日23:30,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时刻,汉中市传来紧急求救信息!一名36岁心源性休克患者急需ECMO支持。ECMO小分队立即出发、星夜兼程赶往当地医院实施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和当地医疗条件,又连夜奔袭300多公里,将患者安全转回心外ICU治疗。

成立至今,这支技术过硬、勇于担当的“心外ECMO青年先锋队”足迹遍布宁夏、甘肃、陕西等多省市,成功救治近500例危重症患者,总脱机率达60%,生存率达50%以上,救治水平居西北第一、全国领先。心外人依靠过硬的技术筑牢了“急救5分钟生命链”,建立了西安市、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急危重症患者ECMO救治“一小时快速反应圈”,也为交大一附院国家医学中心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


勇敢向前冲 是心外青年人的担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团队,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只要国家和人民有需要,随时做好准备,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

武汉疫情期间,一名在院的66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因氧合功能难以维持而命悬一线。接到抢救指令后,心外科ECMO团队火速集结,仅用25分钟便顺利完成ECMO植入术。




在接下来3个多月的救治过程中,心外小分队和治疗组的医护人员们不眠不休,攻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先后两次更换人工膜肺,一次血泵,6次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创造了我国当时新冠肺炎痊愈患者VV-ECMO的最长使用记录——49天。

2021年底,新冠疫情再袭古城西安,“红手印”成了科室的“流行色”,“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去过武汉,请派我到一线!”。刘淼淼、王皓冬等17位青年医护奔赴西安市胸科医院进行支援。青年医师郭锋伟、邓超作为省级医疗组骨干力量,被抽调参与陕西省最重新冠患者的ECMO救治工作。在西安市第八医院,他们坚守近60天,再次创造了国内第二、西北第一重症新冠患者VV-ECMO 最长使用89天的记录。

疫情期间,交大一附院心外科按照医院部署,坚持“防控救治”两手抓,24小时救治不停歇,第一时间建立急危重症患者绿色通道。从2021年12月14日至2022年1月25日,共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逾百人次,成功实施心外手术85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31例、ECMO4例,成为疫情期间西安市接诊并成功实施心外手术最多的科室,为疫情防控家乡保卫战贡献了心外青年力量。

精益求精 向极限挑战

若问到心外科青年人的梦想是什么?那就是成长为最好的医护,用最优的技术救治患者。

如今,走过66年春秋的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外科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崭新的活力。近几年,仅54张病床的科室年手术开展量近1500例,重症患者收治率和病床周转率居西北第一;成功实施世界首例“主动脉瓣置换+右室憩室修补+Peek材料3D打印全胸骨再造术”;完成国内首例微创多瓣膜置换+冠脉搭桥等高难度多病种复合性心脏微创手术,取得了体外循环下微创双瓣手术量全国第二,微创主动脉瓣手术量全国第五的佳绩;青年医生李静连续两年荣获全国“青年医师微创瓣膜手术大赛”一等奖;科室年大血管疾病救治量近400余例,患者围手术期存活率95%,1年随访生存率93%。同时,科研方面也屡创佳绩,多名青年骨干在《欧洲心脏杂志》等国际顶级期刊中发表SCI论文近百篇,最高影响因子29.98。



在逐梦的道路上,心外人始终牢记社会责任,成立了青年志愿服务队。从2015年启动“救助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公益项目开始,累计筛查千余名儿童,为近500名先心病患儿实施手术并减免住院费,荣获西安交通大学“青少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青年党员、团员积极投身公益,参与爱心义诊、学雷锋、蒲公英志愿者等公益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播撒爱心、奉献青春的社会责任。

 

“你若生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一年365天,心外科的医护人员没有休息日,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风雨无阻;每年除夕、春节,病房和手术室里都有心外人忙碌的身影;无数个假日,心外人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守护在患者身旁,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用“敬业福”换来了众人的“平安福”; 为了众多心脏病患者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他们锤炼硬核本领,用一个个国内首例、世界首例的高难度手术带给患者生的希望。

(编辑:薛诗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