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丽莉 马昭)5月31日,由西安市城防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浐灞生态区管委会举行“西安浐灞生态区2022年城市防汛抢险示范性演练”,整场活动以西安市年度城市防汛预案为参照,结合浐灞生态区城市防汛实际情况,以演促防、厉兵秣马,有效地巩固提升了城市防汛应急抢险水平。
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军,浐灞生态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志胜,水利部和陕西省水旱灾害防御专家、陕西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高级工程师赵彩君,西安市城管局排水管理处、宣传教育处,市市政设施管理中心负责人,市交警支队港务浐灞大队、西安排水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浐灞生态区各部门、园区及单位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本场演练采用桌面推演升级版的形式,通过大屏视频+现场参演、现场解说+场景模拟、会议推演+实况投屏的“三合一”呈现方法,将主会场与分会场的演练内容进行了生动演绎。
演练内容包括启动城市防汛Ⅱ级应急预案、日常巡查、雨前集结及雨中巡查、机械化积水抽排、响应解除雨后收尾工作、复盘总结等六个场景,让现场参演人员身临其境地体验到城市防汛工作开展流程及协作配合方式,确保应急抢险队伍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为响应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活动采取“云直播”形式,邀请市民群众通过手机端在线观看、即时互动,共同参与防汛工作、形成安全度汛合力。
浐灞生态区城市防汛“1513”工作实施模式成为演练活动一大亮点。该模式是指聚焦一个靶向、落实五个到位、突显一个快速、致力于打造三个闭环,涵盖了工作目标、组织结构、管理措施、车辆设备、人员物资、宣传培训、信息传递、响应作业等城市防汛工作的八大方面,是浐灞生态区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结合辖区特色,在历年防汛工作经验积累基础上形成的工作实施模式。这一模式把保障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首要目标转化为具体要求,为辖区城市防汛工作落实落细提供了方向指引,为汛期有效应对汛情、险情打下坚实基础。
圆满完成防汛抢险演练任务后,特邀专家赵彩君对演练进行了点评。他表示,此次演练做到了“科目合理、底数清楚、预案完善、指挥有序、保障有力”,达到了演练预期的效果。“云直播”让这次升级版的桌面演练活动全过程实现了在线记录、反复回看,形式新颖,可以作为城市防洪工作的一个宣传教案,对今后的防汛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马志胜副主任就进一步做好2022年浐灞生态区防汛工作进行再部署。他要求,各部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平稳有序运营;行动上要严格落实,坚持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原则,把城市防汛的各项指令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项行动中;管理上要精细科学,坚持系统思维、分类施策,确保精细管理科学防汛,提前掌握风险隐患,加强防汛物资储备,坚持24小时值守,把责任落实到防汛救灾的全过程。
王军副局长对此次演练表示肯定。他指出,演练的场景内容和呈现形式,都达到了预期目的,浐灞生态区提出的城市防汛“1513"工作实施模式,对其他区县、开发区及相关责任单位积极学习、吸取经验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对进一步做好城市防汛工作很有意义。
他强调,城市防汛非一家事,是系统性、全局性工作,全市各区县、开发区要压实责任、真抓实干,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协同作战,凝聚起抢险救灾的强大合力。对于下一步各单位城市防汛工作,他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学习贯彻,提高思想认识。最大限度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
二是要突出重点在“防”,强化整改落实。以提升城市系统抵御洪涝灾害能力为重点,聚焦重大风险防控薄弱环节,对辖区桥梁、隧道、低洼路段等风险隐患点严查严管、严防严控,切实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是要进行全民宣教,增强培训力度。相关部门要做好常态化防汛抗灾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媒体,大力宣传防汛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群众风险防范、避险逃生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现场除了内场多屏联动模拟演练,外场的长廊式展板创意展示了城市防汛应急抢险各项准备工作,向市民群众提供了一份安全度汛的《温馨提示》,并以H5的形式线上发布,向市民普及防汛知识和防险自救能力,共筑全民防汛“安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