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让劳动教育可视化、实践化

灞桥区东城二小红旗分校“实践苑”让劳动教育更有“味道”

让劳动教育可视化、实践化

灞桥区东城二小红旗分校“实践苑”让劳动教育更有“味道”

2022-06-16 13:10:32
分享到:

image.png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王转  记者 孟琳)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二小学红旗分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学校积极挖掘资源,建设了“实践苑”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苑”中接受锻炼、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深刻领悟了劳动的意义。

image.pngimage.png

从“书本”到“实践”

在“实践苑”科学课堂上,老师每次讲解植物“繁殖”知识,学生们都听得专心、看得仔细、记得认真。为加深对植物生长环节的理解,学生们在听、记的同时,有的拿着种子,有的拿着块茎,表现出极高的兴趣。

为贯彻劳动教育要求,学校每周安排一课时开展劳动教育。在“实践苑”劳动实践基地中,划分了班级劳动责任区。

image.pngimage.png

从“课堂”到“田间”

学校将劳动教育和二十四节气、农谚文化结合起来,开展“植物伴成长”劳动实践,实现了“课堂”到“田间”的对接。劳动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美妙。例如,各班教师在清明节前后,带领学生走进“实践苑”进行培土、栽植西红柿、辣椒、番茄、菠菜等。老师示范并指导学生们挖渠开沟,学生亲手实践播撒种、栽苗。劳动现场,学生们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形成了一道热火朝天靓丽的耕种风景线。通过劳动,学生们不仅了解了栽培知识,还学会了观察与合作,形成初步的劳动责任意识,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image.pngimage.png

从“被动”到“主动”

每周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时,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实践苑”。在老师的讲解和指引下,学生们看到栽的小苗缺水,他们立刻拿上水盆接水浇灌;看到地里有杂草,立即用铲除草,或直接用手去拔;看到地面因浇水结了板块,立即用小铲、锄头松土,保墒;看到西红柿苗过高结西红柿小果被压弯后,立刻和老师一起插杆、搭架、固定,让小果脱离地面;看到西红柿长了几个新茬后,上前掐掉,保护主干;看到下的种子没有发芽,及时进行补种;看到刚出土幼芽怕太阳晒了用掐来的小草覆盖在上面;看到桃树枝头挂果较多影响其他果子长势进行选择性疏果。

劳动中,水盆中的水撒到身上顾不得,烈日当头防晒顾不得,泥土溅在鞋衣上顾不得,不小心脚踩上泥顾不得,拔草、松土等手疼顾不得,固定小苗头碰上杆子上顾不得、额头汗水滴下、衣服浸湿顾不得。看着西红柿、辣椒、茄子等一天天开花结果,幼芽破土长出新叶,青菜长得郁郁葱葱,桃子挂满枝头硕果累累。学生们累在身上,喜在心上,感受到劳动无比幸福。

在培育过程中,学生认识了“西红柿”和“圣女果”枝、叶及果实大小多少的差异,也认识了茄子枝叶不同,开的花、结的果颜色不同,西红柿枝条不断长高不断向高处固定而且要打岔,桃子靠向太阳的一面先红等等,学到不少课本中无法学到的知识。

image.pngimage.png

从“校内”到“校外”

与此同时,学校也非常注重开展校外劳动教育。例如,鼓励学生在家里种植、养殖。在“三八妇女节”“端午节”“元宵节”“五一劳动节”等节假日里,学生独立炒菜、打扫卫生、洗刷碗筷、整理房间;再如,鼓励学生到社区参加公益性劳动实践活动,“学雷锋日”“重阳节”走进社区清扫社区环境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等,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从“期望”到“收获”

进入六月,“实践苑”中“圣女果”和桃子开始陆续成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当学生摘下果子品尝时,喜悦之色流露脸颊,幸福感由心而生。“圣女果”酸甜可口,桃子清脆爽口,虽然果实没有像集市上卖的那样大,但品尝自己地劳动成果让师生喜在脸上,甜在心头。学生们看着自己栽植的番茄接的青茄、辣椒枝下挂的小辣椒一天天长大,内心充满了成就感。通过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学生们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初步实现了“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成长”的教育目标。

开展劳动教育,关注学科渗透,实现五育融合。东城二小红旗分校将书本知识和劳动教育相融合,课堂搬进了“地头”,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课堂”到“田间”的无缝对接。学生学到了生活的技能,生存的本领,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



(编辑:范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