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官网

两部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31种行为将被禁止,该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两部门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31种行为将被禁止,该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中国之声 2022-07-28 22:48:49
分享到:

在网络平台上看直播、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娱乐的一部分。网络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和火爆,带动了互联网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使“网络主播”成为新型职业。但与之相伴产生的还有许多问题,比如:打擦边球、低俗营销、无底线追逐流量等,给网络生态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日联合印发《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明确规定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31种行为。规范具体都包含哪些内容?平台方、网络直播从业者、社会各方该如何发力,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营销假冒伪劣商品、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行为将被禁止

安徽的李女士喜欢每天看各种网络直播,但是在看直播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些网络主播为了卖货或者涨粉,开没有底线的玩笑。河南的赵女士前几天在短视频平台看到销售的桃子特别好,结果买回去发现,一个个桃子又小又酸,退货怕存放不住,还不好维权。

当前,营销假冒伪劣商品、引导用户低俗互动、雇佣水军刷礼物等各种网络主播从业行为乱象仍然较为突出。针对一系列问题,《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从正反两个方面规定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和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分析,《行为规范》是综合了多项法律法规内容的综合性文件。

朱巍说:“新的规范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律,适合到网络主播所遇到的问题做了具体的细化。它回应了很多社会热点问题,比如打赏问题、一些虚假粉丝和卖假货问题。它回应了社会对主播这个行业的一种要求,既包括法律责任,也包括一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

在《行为规范》第十四条中,详细列出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的31种行为,其中包括不得表现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的内容,不得组织煽动粉丝互撕谩骂、实施网络暴力,不得营销假冒伪劣商品、夸张宣传误导消费者等多个方面。

网络平台和经纪机构要承担起网络主播管理的主体责任

来自江西南昌的主播小雯在短视频平台开播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刚开始做直播时,她对各种规定并不十分清楚。小雯说:“有了这个规范,一条一条对照,避免出现违规情况。现在也更应该自我警醒,不要去触碰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行为规范》要求,网络表演、网络视听平台和经纪机构要严格落实对网络主播管理的主体责任,对问题性质严重、多次出现问题且屡教不改的网络主播,应当封禁账号,将相关网络主播纳入“黑名单”或“警示名单”,不允许以更换账号或更换平台等形式再度开播。

某互联网公司直播产品经理杨西安介绍:“在入驻平台之前,我们首先还是需要校验一下主播的身份信息,监测他是不是在本平台或其他平台有过违规行为,防止他重新创建一个账号,再开播一些不太合适的内容。从产品后台来看,我们可以实时监控一些主播的行为数据,如果发现抽测查出了问题,那就重点关注这个账号,然后给他进行一些等级的降级,或者给他一些警告。”

医疗、财经、法律等专业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

除了规定底线和红线,《行为规范》对网络主播的知识和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针对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直播平台也要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杨西安说:“为了避免误导大众,比如医生、教师在开播的时候,我们需要限制他直播的内容。让专业的主播去上传一些从业资格证,经过人工审核完成之后,这部分主播才可以开播。”

在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看来,加强对优质主播和内容的激励,也能够助推行业的规范发展。“对于那些优秀的作品可以采取一些鼓励和支持的措施,比如给他更多的曝光机会、推送机会。这样对于这些优质主播可能有更大的激励,也能够让其他人更多地去学习榜样,做一些更优质的内容。”

从事网络平台直播带货的赵亮,做主播已有五年的时间,他见证了行业的日益火热,也意识到作为公众人物,言行举止更需要严格规范。

赵亮说:“很多人在关注你,你的一言一行会影响到很多人,更加明白我们身上的责任。网络这个窗口一定是面向光明、面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总台记者 刘梦雅 张永鹏 谢元森 安徽台 河南台 江西台 河北台)


(编辑:张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