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8月6日早上,西安市碑林图书馆高朋满座,仵埂、安黎等作家、评论家和六七十位从各地赶来的文朋诗友见证了陕西作家白玉稳《不跪的山羊》和李慧《我从土中来》两本刚出版散文集的发布,西安天天读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亚萍在发布上致辞。
《不跪的山羊》是陕西散文作家白玉稳第三部散文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所收六十五篇文字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呈现着作者在某一瞬间对人生的某种感受,用家常话道出生活大哲理。作者隐现于文字,就像一只山羊,不停地奔跑着,栖息在自己的山林里,不媚俗世,精神高贵。
《我从土中来》是杨凌作家李慧的第二部散文集,也是一部以乡愁、乡村、乡情为主要书写对象的乡村文集。作者试图以文学的笔法还原记忆中的乡村农事,关注工业文明进程下的农村、农民现状。既有对未来全新生活的憧憬、彷徨,也有对斯土、斯亲、斯民的不舍、怜悯与怀念,泥土味中深藏艺术之刃。
陕西职工作协主席、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周养俊和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杨凌示范区文联、作协主席贺绪林分别发布两本新书。
之后,在陕西省作协第二批百优人才扶持计划入选者、陕西教育报刊社副总编辑吕志军主持下,西安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西安市“十佳”节目主持人彭波,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播音指导、陕西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名誉主任孙凯饱含深情地诵读了两本散文集的节选篇章,与会嘉宾对两本散文集做了深入研讨。
陕西省首批“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作家、第27届孙犁散文奖获得者野水认为,白玉稳将自己人生路上获得的个体生命体验,用白居易诗歌般的直白口语,传递给那些热爱阅读的人群。他是稿纸上的愚公,生活中的智叟,是徜徉在蓝田山水之间的一头老牛,现在又化作一股清泉,一路泠泠作响,流进了长安城。
陕西画报社创意总监张念贻认为,《不跪的山羊》站立的是精神,《我从土中来》绽放的是花朵,前者豪放、开阔,后者婉约,细腻灵动,白玉稳散文如话家常更注重男人的思想追求,李慧的散文把农耕文明和原乡情感推向极致,两本散文都充满了陕味、陕情,可以视为“陕派散文”新收获。
书画家、独立文化人马河声借用书法艺术关照《我从土中来》。他说,李慧用书籍封面的一只蝉表明了她的人生情感、追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李慧的文字,于质朴中见灵性,文字不事雕琢而自然天成,于自然中浅唱低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对家乡的情感,是一种依恋,蕴藏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志民也是李慧的写作和精神导师,他言道,农科人为了亿万苍生的衣食而毅然前行。李慧身处杨凌农科城,其作品描绘、记录了当下的社会转型,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儿转型期的记忆和珍稀标本,也凸显了杨凌文学的一个特色和标签。
这次新书发布会创新了形式,《不跪的山羊》《我从土中来》特点鲜明,比较阅读启示性很强,主办者期望在研讨新书的同时以两本散文集为例,进一步探讨中国散文的历史沿革,及散文的多元写作与融合创新之路,以拓展、提升发布会的内涵和品质。
全国高等艺术院校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陕西散文学会副会长仵埂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对中国自诸子百家以来的散文传统和散文写作样式做了概括梳理。
《美文》杂志副主编、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安黎做了《从两本书看散文写作的传承与发展》的发言。他说,白玉稳和李慧的散文,虽然笔触的路径各有不同,但深藏的理念和价值的方向,却趋向一致,都是既像观光者,又像拾荒者,浏览山川的起伏,关照日月的光华,截取生命的片段,拾取生活的瞬间,思考人生的意义。
新书发布会上,白玉稳和李慧还向碑林图书馆捐赠了新书,碑林图书馆肖海英馆长为他们颁发了藏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