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三秦网讯(曹林记者 陈奋翔)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坚持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抓手,按照“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的工作要求,做到“四个强化”,将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全面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政治引领 凝聚市域社会治理合力
彭公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组长由党委书记担任,镇党委定期研究基层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将党建引领摆在突出位置。
同时,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任组长的政法工作专班,把政治引领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和各方面,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推行“党支部(村民小组)+网格化管理”模式,在镇综治中心设立临时党支部,村综治中心建立党小组,把党支部建立在管理网格上,把党小组建立在服务网格上,通过组织设置嵌入网格、调解员下沉网格、各方力量共建网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镇17个村设置17个网格,配备镇级网格长1名,副网格长4名,村级网格长17名,专职网格员17名,兼职网格员76名,实现网格工作全覆盖,将全镇49名法律明白人、64名人民调解员、17名辅警融入网格,共同发力、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强化矛盾调解 夯实市域社会治理根基
彭公镇把源头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第一道防线,镇村综治中心作为第一阵地,开展矛盾纠纷日常排查,出现矛盾纠纷,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进行调解。若调解不成功,由村综治中心进行调解,村级调解仍未化解的,上报镇综治中心进行挂牌调处。今年以来,已成功调处矛盾纠纷83起,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真正实现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全面夯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根基。
同时,创新开展一村一辅警“225”工作模式,充分发挥辅警情系一方水土,责系一方百姓,守护一方平安的职能作用,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强化数字治理 保障信息化支撑高效运行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彭公镇扎实推进数字治理工作,邀请专家教授就数字治理进行专题辅导,目前综治视联网已经建成运行,网格员和镇综治中心信息沟通系统、信息数据分析系统也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网格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终端,及时将网格内发生的矛盾纠纷上报镇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也可以通过信息沟通系统调度指挥网格员及时处置。利用信息数据分析系统,对全镇当天发生的矛盾纠纷进行汇总分析,镇上根据矛盾纠纷所在地、重点人群针对性采取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目前,已在槐庄村建成数字乡村治理平台,通过“云上槐庄”“智慧养老”“七室一院”等模块,充分发挥了信息化在基层治理中的保障作用。
强化平安创建 有效助力乡村社会治理
彭公镇以平安镇、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法律明白人等创建活动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平安建设宣传,采取集中设点、进村入户、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现场答疑解惑,让法治教育深入人心。
创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创业之星”“最美农民”“务果能手”“十大孝子”“好婆婆”“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五美庭院”评选活动为契机,评选出各类先进模范128名,通过集中表彰,充分发挥了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暖冬行动 爱心助农”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关爱关心弱势群体,将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从而有效促进乡风文明在彭公落地生根。
彭公镇表示,将持续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探索平安建设的新路子、新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平安彭公、法治彭公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富强美好”新彭公筑牢平安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