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一个讲述一位女儿带父亲就医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让人感动,还能给人温暖和力量,它触动着我们心房最柔软的地方。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西安大兴医院的医护人员是怎样在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又是怎样在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正是这些白衣天使们践行入职誓言的真实写照。下面请让我们来倾听小罗的讲述……
我是西安大兴医院麻醉学专业的一名实习生,以下是我的真实回忆。写文的初衷,是希望通过我稚嫩的笔触,记录下这个拯救我全家,改变我一生的故事,以及我和家人无以回报的感谢。虽是回忆,更像是实录。愿这个充满爱与真情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
2023年1月18日晚,我和家人正在准备年货,这是解封后的第一个新年,一家人都满怀期待。厄运总是来的毫无征兆。当晚,父亲后背突然开始剧烈疼痛、大汗淋漓,无法缓解。因有学医基础,我想到父亲患有尿毒症、肺炎、常年高血压,肾透析,平常服药也不规律,怀疑是急性心梗。心梗患者分秒必争,我们立刻奔向当地医院。检查后排除心梗,怀疑是“主动脉夹层”,这更是个要命的凶险急症。主动脉夹层需要做造影才能确诊,但父亲有尿毒症,造影剂会进一步损伤肾脏,当地医院条件有限,得转上级医院。父亲的命悬着,时间滴答地每一下都打在我心上,全家眼巴巴的等着我拿主意,但我也完全慌了,束手无策。已过深夜12点,我硬着头皮拨通了西安大兴医院科教办陈小栋老师的电话,求他帮帮我。
父亲就在我旁边静静躺着,命悬一线
陈老师帮我联系到心血管内科闫育平和艾永飞两位主任。从19日凌晨到第二天早上6点,闫育平老师几乎没合眼,一直关心病程进展,并交代“有情况随时打电话。”艾永飞老师前后也是多次询问。当时受疫情影响,医院患者饱和,白天老师们都在高负荷工作,晚上还没合眼的一直在关注父亲病情,我感动安心之余,更生出了些勇气。
在去医院的3个小时里,我和母亲相互依靠,盯着躺在救护车里的父亲,泪如雨下。我紧紧抓着父亲的手,不敢大喘气,生怕一个不留神,他就这样离开我们。万幸平安抵达上级医院,造影确诊“主动脉夹层”。医生告知,“可能是最凶险的A型夹层,需要尽快做开胸手术,等一秒就多一分风险,家属早做决定。”住院手术,需要一大笔钱。父亲就在我旁边,静静地躺着,看着徘徊在生死一线的瘦弱小老头,我什么都不顾了,我得救他!在大兴实习的近2年里,我看到过许多悲欢离合,也曾替他们难过,如今亲身经历,才知竟是如此感同身受。
之前他们是我的老师,此刻变成了我的依靠
西安大兴医院科教办陈老师在为我各种奔走想办法。王倩主任一边电话里安慰我,一边把困难上报给院领导,为我争取医疗援助。麻醉科徐帅老师有丰富的心脏麻醉手术经验,特别细致地为我讲解病情,提供诊疗意见。“关注手和脚的温度,关注末梢灌注,经常摸足背动脉,控制好血压和心率......你是孩子,害怕很正常,但是要学着坚强,我们帮你想办法,都会好的。”徐老师依旧暖男,我考研时,他就提供过很多帮助,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讲解问题,反复强调做一名医生的追求。这次,他帮助我,更激励我,给了我撑下去的勇气,“希望你今后能成为最令我骄傲的学生。”范莹盈老师也在第一时间给我发信息,“钱不多,希望能帮到你,不论怎样,都不要放弃学业,只有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照顾好家人。”麻醉科韩丽春主任很快就向院领导反映我的情况,还有薛文静、田博振等老师,都非常关心我,帮我规划下一步。几小时内,麻醉科老师们的关心纷至沓来,都在为我想办法,寻求援助。
今天之前,他们是我的老师,现在,他们变成了“踏着七彩祥云的英雄”,成为我的救命稻草。虽想尽一切办法筹钱,但一下子立刻拿出一大笔钱,对我们家来说不现实。几乎绝望之际,19日上午10点多,我接到了改变我们全家命运的电话。是西安大兴医院张贵和副院长,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记得,“孩子,你在哪呢?别怕,你是咱自己的孩子,医院一定会帮你,带着爸爸来,先救命。”一锤定音,我哭着立刻着手为父亲转院。
过了一会儿,张院长又打来电话,“救护车已出发,手术我们还请了外院专家指导,介入科于黎明主任和ICU赵毛毛医生正在赶过去接你们的路上,放心吧孩子。”妈妈站在我旁边,大伯听了也觉得不敢相信,连声说,“遇到好人了,遇到好医院了。”于黎明主任打来电话时,可能因为一下有了依靠,我哭的有些委屈,“于老师,我快没有爸爸了。”我听到于老师哽咽了,“张院长把你的情况给我说了,我和ICU赵毛毛医生一起来接你爸爸回咱们医院做手术。没事啊,好孩子别哭了,有我们在。把造影情况发过来,我和教授商量手术方案。”
“自己的孩子”“不要怕”“回咱们医院”“先救命”“和教授商量手术方案”……这些无比暖心的关怀,像滴答的液体一样,滴进了我们全家心里,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医院老师们给院领导汇报情况,到见到西安大兴医院救护车赶来,不足2个小时。“老罗,放心吧,我们会全力救你的!”
回到西安大兴医院,于老师给我带来了第二个好消息。“孩子,你爸爸是B型夹层,不用开胸了,介入手术就行。你和妈妈好好休息,剩下的交给我们。”王倩主任和陈小栋老师帮我和家人协调好住宿,安排吃饭,衣食住行、生活用品全都操心到了。平常总是笑嘻嘻的刘景莎老师,一边哭一边张罗着帮我安顿,还有科教办陈庆、口腔科米浪、儿科李哲、肛肠科杨晓媛、神经内科李晓莉、介入科折科科、疼痛科尹罗娃,消化内科王振川……
太多太多的老师给了我关心、支持、帮助,以上是我知道的,还有许多无从得知,谢谢你们。救命之恩,我无以为报!王倩主任宽慰我:“没事,好好读书,考上研究生就是最好的谢礼,毕业了欢迎你回来。”“好!那是一定!”我无比坚定,医院就是家啊!
新危机出现,病情复杂,手术停摆
就在我以为能喘口气的时候,坏消息又找上门来——父亲术前发烧了。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需要放入支架,属于异物,如果在病人发热时植入,会引发严重的感染,风险太大,后果不堪设想。但若不选择手术,主动脉夹层又非常凶险,随时都会血管破裂,性命攸关。进一步评估,父亲不仅有发热,肺部炎症和渗出也很严重,还伴有心衰、胸腔积液……情况非常复杂,严峻。
权衡之下,只能暂停第二天手术,先在ICU密切监护,把血压和心率维持住,等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综合情况改善后再启动手术,这样预后也会比较好。我的心情就像过山车,又坠入谷底,重回每时、每刻都在担惊受怕的日子,不敢多想,无法入睡,不停祈祷。现在,我是家里的顶梁柱、主心骨,不能倒下,害怕的时候,我就悄悄抹眼泪。之后几天,父亲在ICU抗感染、降血压、透析......在刘敏龙主任、于黎明主任、赵毛毛、常鑫医生和护士老师们的悉心治疗和照顾下,父亲情况稳定,得到了很大改善。
过年喜庆团圆时刻,我们一家在医院度过,心里无比难过和寂寥。但守在医院照顾危重患者的老师们,忙碌着、疲惫着、高度紧张着,被患者不理解还要不停安慰,我对牺牲,对医者仁心,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终于再次握到了父亲的手,是暖的有力的
终于,1月26日(大年初五)下午1点,父亲被推进了手术室。导管室门外,我的身份从医院实习生变成患者家属,紧张到想要逃避。“医院里的祷告永远比教堂真诚”,我在心里第一万遍地祈祷:保佑父亲平安。终于,度秒如年的煎熬,随着于黎明老师说手术顺利结束。
手术顺利,四个字,重如千金。于老师知道我担心父亲,ICU查房时专门录了一段视频发给我,看着镜头里爸爸有力气打招呼了,我哭的无法自抑。1月29日,ICU常鑫医生告知,父亲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
我终于再次握到了父亲的手,是暖的、宽的、软的、有力气的。他又恢复了往日的倔脾气,让我心疼又生气。“应该花了很多钱吧,家里给我看病肯定都掏空了,手术钱你们娘俩怎么负担的,我不想拖累你们……”一句话激得我直飙泪,“怼”回去:“你是我爸啊!我最亲的人!咋可能不救你啊!你别管,好好养病。”
可怜天下父母心,他顾不上自己难受不难受,疼不疼,只是担心我们,怕拖累家人。几天时间,我觉着自己长大了,可以撑起这个家了。我要当一个好医生帮助更多患者,挽救更多家庭。后来,父亲转入医院肾内科,赵武主任也给我上过课。每天早上,主管医生刘欣、赵武老师、赵成群老师雷打不动地来查房,查体问询特别细致,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即使下班了也操心着病情。住院21天后,父亲病情稳定,今天(2月9日),是出院的日子。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周,我仍心有余悸,感叹自己幸运,父亲命大之余,也不禁后怕,如果当时走错一步,我也许就没有爸爸了。
家属的每一个选择,都关乎最亲人的性命和一个家的未来。请相信医生,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患者活下去。越是不易,才越要感激。选择麻醉专业,来到西安大兴医院,是我这么多年来最正确的决定。虽还未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但在大兴的2年里,我已深刻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不容易,艰难和辛苦。通过父亲这次治病,患者的痛苦,家属内心的煎熬,让我刻骨铭心。我明白了医院、领导、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对我的激励,是想让我当一个好医生,去感帮助更多患者,挽救更多家庭。对于我以后的人生和工作,这次经历是不幸的,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再次深表谢意,万分感谢!
罗**全家敬上
20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