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59岁的刘阿姨6个月前莫名出现了胸痛的症状,胸口一阵阵地钝痛,劳累后比较明显,但每次休息个几分钟也就过去了,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引起警惕。但6个月来时不时发作的胸口痛还是成了她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终于在一次疼痛发作后,刘阿姨下定决心来到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刘阿姨在门诊测量的血压为150/80mmHg,经询问,医生得知她已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接着又为其做了心电图检查,提示左心室肥厚待排,T波改变,便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2级”诊断将其收入心血管内科二病区。
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主任张安吉查阅刘阿姨的病历资料后,安排介入团队为其进行冠脉造影检查,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前三叉重度狭窄,此外,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各段均有不同程度狭窄,属于冠脉复杂严重病变。
由于刘阿姨的左主干严重狭窄,而左主干为冠状动脉最重要部位,张安吉主任向其及家属充分告知了病情的危险性,提出冠脉介入手术的治疗方案。经过充分沟通与术前准备,立即为刘阿姨安排了左主干及前降支和中间支严重狭窄病变PCI术及OCT检查。
术中,医生用切割球囊扩张后顺利为患者在左主干至前降支植入支架,为保证支架贴壁良好,应用OCT检查,提示支架近段贴壁不良。在OCT指导下,医生接着用非顺应性球囊再次后扩张支架内。再次进行OCT检查,显示支架贴壁良好。至此,这台有OCT保驾护航能够充分保证患者预后的PCI术成功完成。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安吉团队开展的为冠心病患者进行在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指导下冠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应用光线成像的新技术。相对于冠脉造影而言,OCT 技术无论是在对斑块的检出还是血管参数的测定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优势,对于临床上决定是否对患者行支架手术,具有精确的指导作用。
随着 OCT 等新型影像学技术的出现,冠脉造影一直在冠脉硬化诊断中“金标准”的地位需重新得到确证。OCT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医院冠脉介入手术在精准诊疗方面迈入先进行列。
知识链接
什么是冠脉OCT?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简称OCT )目前是分辨率最高的腔内影像学技术,轴向分辨率可达到10微米,成像速度快,可以探查生物组织内部的微观结构,它又被称为 “光学活检”。
OCT检测是将一条头端带光学透镜的成像导管放在冠脉血管里,通过高速旋转回撤,不到3秒钟就可以诊断清楚血管里面的结构和斑块性质,就像直接把眼睛放进血管里看一样。
OCT的优势
·更好地判断斑块形态及性质
·精准测量血管解剖参数,精准指导支架置入
·检出易损斑块
·识别血管内血栓,鉴别红血栓与白血栓
·观察支架置入术后即刻效果
·支架术后随访,观察支架内皮修复及内膜增生
OCT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OCT对于指导与优化介入治疗,评价支架置入后即刻效果,以及远期支架随访都有着重要作用。OCT具有成为临床常规检查指导介入治疗的潜力,与IVUS相比,它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管腔-管壁交界面,从而为病变部位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
OCT可指导复杂病变的支架置入。OCT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支架术后的复杂血管壁情况,可以观察支架晚期贴壁不良。因此,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时用OCT评价支架治疗效果也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