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刘祥鑫:“觊觎”ICU已久的学习者

刘祥鑫:“觊觎”ICU已久的学习者

2023-02-23 10:20:25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雷 晓)刘祥鑫,西安大兴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护士,一个高高瘦瘦、清清爽爽的大男孩。约采当天,是刘祥鑫的休假时间,他早上从家里赶来。对于不知情的抱歉,他笑着说,“没关系,约好了就要来的,休息在家也没什么事。”  

其实,ICU的忙和累,医院里工作的人都知道。因此,好不容易休息一天,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在家抓紧时间补觉。休息时间起个大早,就被长期缺觉的95后年轻人刘祥鑫这么云淡风轻的揭过了。

“觊觎”已久的ICU

986医院,是刘祥鑫护理职业生涯的起步,除了对护理从零到壹的认识,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更多的,是部队医院工作氛围对他的影响。这也决定了,刘祥鑫在听到同学推荐大兴医院汇集了非常多军大出身的专家教授和优秀医护后,毫不犹豫递交了简历的原因。

被分配到重症监护室(ICU),刘祥鑫直言自己隐约有感觉,“由于工作性质,一般男生都会被分到ICU、手术室,或者急诊这样节奏更快,对体力要求更高的科室。”在别人眼里又苦又累,还“压力山大”的重症监护室,却恰好合了刘祥鑫的心意。因为,ICU,是他“觊觎”已久的地方。

“工作上,我还算个新人,我不想去比较'固定'的住院部,我最想进的就是ICU,因为这里收治的都是重症患者,每个科室的患者都有,能见到和接触到的病例很丰富,很有挑战性,也能学到许多东西。”能学到东西,是刘祥鑫想进ICU的理由。刘祥鑫的生活很简单,是个不折不扣的“宅男”。每天在“上班—回家”两点一线之间循环往复,休假就补觉,愿意随时帮有事的同事顶班。

作为95后,刘祥鑫身上有异于大多数同龄人的踏实、能吃苦,成熟,只有休息时打打游戏这一点,表出现他也只是个20出头的大男孩。

ICU里的“人间世”

在ICU里,刘祥鑫还清楚记得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参与ECMO(膜肺)抢救的经历。那是一个心脏骤停的80多岁退伍军人,从科室转入ICU的路上,医护就一直在为老人做心肺复苏。提前接到通知的ICU也早已做好准备。等待老人的时候,刘祥鑫特别紧张,“但抢救真正开始的时候,神经高度紧绷,早已经把紧张忘了。”心脏按压、协助医护上机器、观察数据、迅速执行反馈……与时间赛跑的抢救,没有思考的时间,更多的,是靠平时积累做出最直接反应,这对新人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刘祥鑫担住了考验,这当然源于日常的认真学和实践积累。有点内向的刘祥鑫露出了不好意思的笑容,“带的刘娜、彭媛媛老师,都是科室骨干,在她们带的新人中,觉着自己还是不错的,她们也总夸学得快、能吃苦、有悟性。”经过救治,老人恢复了心跳,暂时稳定下来,ECMO等各类机器的维持下,在ICU里躺了2天。“但病情已无力回天,最终,家属还是放弃了这种‘无意义’继续维持。”

ICU内,许多毫无希望的危重症患者,只能靠机器“吊着一口气”。时间越长,刘祥鑫见到的家属痛苦和纠结的过程越多,他们几乎最终都不得不做出最痛苦的选择——放弃最亲的人。ICU内外的情感冲突似乎更直观,痛苦与希望,坚持与放弃,泪水和欢笑,善良和自私……“人间世”每日都在轮番上演。

即使见多了世间最极端情绪与百态的ICU医护们,也有不能习惯的“软肋”。在刘祥鑫印象中,一个3岁的小姑娘让他印象深刻。小姑娘从小由奶奶带大,玩耍时乱跑不幸被汽车撞到,在紧急抢救和手术后被送入ICU。“当时情况很糟糕,整个人都是肿胀的,小小的身体上插满了管子。”刘祥鑫和同事们看着闭眼躺在病床上的小姑娘,知道她正承受着多大的痛苦。“虽然许多场面已经惯,但惯不代表麻木,大家都格外关注小姑娘的情况,在心里默默为她加油,希望她能坚强。”

小姑娘的床头,挂着一只护士长郭芳素和大家用一次性医用手套吹出来的气球,画着卡通笑脸,写着“加油!”

“宅男”的职业规划

采访整个过程中,刘祥鑫说的最多的是“多学东西”、“就是想多学东西” 这是他进入ICU的原因,是他的起点,同时也是他的未来。还年轻,不怕苦,就想在锻炼人的地方多学东西,多积累,这样才不会被迅速发展的大兴淘汰。”

“宅男”刘祥鑫,生活简单,想事情也单纯,从他身上能够看到一种质朴的踏实,和不浮躁,“我就想一直待在自己喜欢的ICU内,多学东西,多接触病例,做自己喜欢的事,救更多的人。”  

刘祥鑫认为,只有喜欢,做起来才有劲。作为一名男护士,一名半新人,刘祥鑫的征程才刚刚开始,但相信他带着这样的信念和热情,一定会走的更远。

(编辑:李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