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缑永强 记者 阮班慧)近日,20多岁还在读书的小李(化名)发现自己视力下降,出现了眼睛干涩等症状,网上一查,以为自己是“干眼症”,就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进行检查。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黎黎教授,通过各项检查结果判断:小李(化名)是圆锥角膜,并且目前仍处于进展期,所以视力下降明显,为进一步阻止疾病发展,需要进行手术干预。
而以往的圆锥角膜治疗,稳定期可佩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视力,进展期可选择角膜交联术,晚期只能角膜移植。由于小李(化名)病情,还未到传统角膜的移植的阶段,专家团队决定尝试新技术给小李(化名)手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米生健教授(屈光手术团队)和黎黎教授(角膜移植团队)在这次完成的医院首例“微创角膜移植手术”——飞秒激光辅助小切口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用于治疗圆锥角膜。该手术将飞秒激光和角膜移植结合,设计并精准制作出特定植片和植床,改善圆锥角膜的角膜生物力学和部分屈光问题。
飞秒激光辅助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的基本原理是:先用全飞秒激光对患者的角膜基质层进行激光爆破,形成一个以角膜最薄的地方为中心、直径为9mm左右的“口袋”。然后用在供体角膜上制作一个含前弹力层的前基质透镜,该透镜的厚度为200微米左右,再将该透镜通过2mm的微小切口“塞入”受体角膜的“口袋”中,增加角膜厚度和强度。
西安交大一附院眼科黎黎教授介绍,圆锥角膜在亚洲人群中发病率高,且发病年龄大多为18-24岁。特别是,有不良揉眼习惯的人群高发。该手术微创,飞秒辅助实现精准切削,标志着交大一附院角膜移植技术进入到更为精细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