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于课堂之外触摸历史的温度

“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韩城市体验非遗技艺,体会《史记》的博大精深

于课堂之外触摸历史的温度

“三秦学生记者”走进韩城市体验非遗技艺,体会《史记》的博大精深

2023-06-16 21:40:51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秦闻讯(记者 张维 党运)6月16日,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陕西三秦教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举办的“少年读史记 人生立坐标”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天,西安浐灞绿地小学的300余名“三秦学生记者” 走进韩城市,于课堂之外感受文化的传承,触摸历史的温度,启迪心灵的智慧。

韩城花馍饱含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深厚,可追溯到3000年前,是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一张亮眼名片。在龙门国际•龙门服务古城非遗体验基地, “三秦学生记者” 们体验非遗技艺,感受艺术魅力。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大家揉面、搓条、压花……“用剪刀先剪出鱼嘴巴,再剪鱼鳍,在家里做的话可以就地取材,用木梳子压花。”韩情馍馍专卖店、非遗传承人吕晓艳现场手把手教孩子们做鱼造型的花馍,她说,韩城有鱼跃龙门的故事,加之适逢中考,希望孩子们学有所获。

“原来以为花馍就是图个好玩儿好看,今天才知道花馍名称不同,寓意各有讲究,祭祀、节庆、节令、婚丧嫁娶、馈赠男女老少都有着各自相应的品种,否则会闹笑话,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西安浐灞绿地小学六年级四班的杨同学表示,回家后还要把了解的这些常识介绍给亲朋好友,让大家都知道,花馍不仅仅是一种食物,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对未来的祈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明伦堂即学校,古时教谕、训导讲经督课之所。全体研学的“三秦学生记者”怀着对圣人的敬仰之情、对国学的探求之心,面对孔子画像,端坐其中,感悟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伴随着手执戒尺的老师一声“上课”,学生们拱手行礼,并回礼:“夫子好”。全体学生现场齐声背诵刘禹锡的《陋室铭》,随后,老师又说:“下课”,学生们集体回敬:“一日为师,终身为师”。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史圣司马迁的故乡,韩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一处缅怀史圣司马迁的圣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在司马迁雕像前,300多名“三秦学生记者”身着红色汉服,共同诵读《报任安书》,真切体会《史记》的博大精深。

来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前, “三秦学生记者”屏息驻足,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孩子们行少先队员礼,向纪念碑敬献花篮,绕碑三周瞻仰纪念碑,集体远眺黄河的雄伟壮阔,追忆昔日八路军东渡黄河的艰辛,以此表达对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胜利而慷慨前进、英勇献身的敬仰之情。

在讲解员激情洋溢的介绍中,同学们纷纷被八路军东渡黄河的精神所感染,表示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在感悟和传承革命精神过程中,提高和丰富自己。“前人浴血奋战,我们不忘初心,从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西安浐灞绿地小学六年级王同学非常感慨。

西安浐灞绿地小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王香玲表示,这次特殊的毕业之旅,是学校“三秦学生记者”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试点的首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洗礼,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意志,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力量,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为成为国之栋梁而不懈奋斗。

(编辑:薛诗彤)

(责编:王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