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王嘉 阮班慧)“老马,今天感觉怎么样?做深呼吸的锻炼,深呼吸的时候用点力,好好努力恢复,争取恢复到得病前的状态,能拉多少次单杠就拉多少……”呼吸内科专家史皆然教授每天的查房更像是与老友们之间的闲聊,充满着温情与关怀。从2023年5月16日正式入职西安大兴医院,无论是病人还是病人家属提到这位专家都充满了感激。
用专业耐心让焦虑的患者安心
史皆然,西安大兴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肺癌个体化精准诊治,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规范诊疗,在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呼吸系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曾主持建立西北地区第一个肺癌分子靶标基因检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建立西京医院临床技能中心支气管镜培训项目。深入研究感染与免疫机制,提出构建疫苗防治过敏原疾病,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他率先将“物联网”概念引入医院感染管理,是全国使用物联技术管理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第一人,使西京医院成为全国首家“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医院。
美国医生特鲁多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史皆然主任就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对待患者及家属,他如亲人般给予温暖。他常说,病人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家属焦虑不安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用自己的专业、耐心、责任心,让焦虑的他们得到安心、放心,这也是医生的职责之一。
重症呼吸科的患者往往会是一些年纪偏大的人。在为84岁高龄的老人做气管镜时,史皆然教授一边操作一边轻声安慰“老爷子,您别紧张,稍稍有些不舒服,很快,您忍忍,您配合得很好……”娴熟的技艺,轻柔的手法,很快便把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理了出来,通气和换气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守在门外的家属看到从手术室走出的史皆然教授,连连说着谢谢。“史主任非常可亲,是那么阳光积极,还经常给我们患者家属宽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以病人为中心的好医生。”史皆然让自己的每个病人都得到了极大关注,在治疗之外,他提供的善意与真诚对病人的心理也进行着一场治愈。
化身科普使者讲述肺功能检测重要性
“其实,我们应该重视肺功能的检查。肺功能检查就是了解身体的呼吸功能。这就好比要知道身材怎么样,需要量尺寸一样,肺功能检查就是一把尺子。”闲暇之余史皆然也喜欢给大家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
史皆然介绍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肺功能。当我们呼吸时,有空气进出我们的肺部,肺功能指的就是肺呼吸和交换气体的能力,包括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通气指空气进出肺部的过程,换气指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肺小血管、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的过程。无论是通气还是换气功能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呼吸功能。肺功能检查就是检测我们肺通气和换气的办法。检查并不复杂,根据检测医生的指导,通过吹气和吸气等动作,得出流速、容量等系列信息,利用肺功能检测仪以数据的形式评估肺功能的一种检测手段,是相对安全、无创的检查。肺功能检查不仅可以排查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以用作健康体检的指标。肺功能检查和肺部CT二者检查的项目不同,但是相互借鉴的。比如,当患者出现胸部影像学改变时,肺功能不一定随之变化,比如大部分轻度肺炎、小结节、早期肺癌等患者其肺功能可能是正常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可能CT上并没有明显异常,但是肺功能检测可以检查出。
哪些人群需要进行肺功能检查?史皆然表示,长期慢性反复咳嗽、咳痰,疑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炎者;胸片或CT有异常者;患有慢阻肺,需制定治疗方案者;日常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且症状逐渐加重者;长期吸烟或被动吸烟,以及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到污染气体、粉尘等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病的高危人群。40岁以上吸烟的这群人,一年至少进行两次肺功能检查。在治疗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一般3个月检查一次,治疗后状态稳定,可以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老人爬楼气喘走路气促咳嗽警惕慢阻肺
正常的肺组织和肺功能是保证人体各个器官正常运转的基础,但在长期大量吸烟或其他相关的诱因下,肺组织会慢慢变差。早期可能并没有任何不舒服,时间久了,会有晨起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的表现,等感觉到胸闷气急,这个时候一般已经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
“当家里的老人爬楼后就气喘,甚至走路时都会出现咳嗽、气促,一到冬天就咳个不停,出现这些症状,就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慢阻肺。”患了慢阻肺往往在胸腔内形成巨大肺大疱,将一些较为正常的肺组织压牢,造成通气功能障碍。秋冬季节慢阻肺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由于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受到冷空气刺激,患者感冒后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和肺产生脓性分泌物,加剧咳嗽、咳痰。
史皆然说,慢阻肺是一个非常隐蔽的疾病,不重视不检查就不容易发现。通过听诊、拍胸部CT片、做肺功能检查等手段基本就能确定,所以越早发现,越早干预,就能得到有效控制。
肺结节并不一定是肺癌磨玻璃结节要重视
临床中还有一些患者在看到“肺部小结节”字样时会恐慌,生怕与肺癌沾上边。对此,史皆然教授给出了定心丸: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上各种大小、边缘清楚或模糊、直径小于等于3cm的局灶性致密影像;肺结节并不一定是肺癌,大部分是炎性病变或陈旧病变等。目前来说检查肺结节最先进的手段既是胸部高分辨CT,之所以生活中发现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一是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胸部CT体检率逐步增高;二是检查手段越来越先进,现在放射科广泛应用的是高端薄层高分辨CT,使肺结节的检出率较之前更高。
现在体查结节大小的预警是5毫米,尤其警惕磨玻璃结节。如果是实性结节,5毫米以下的6到12个月做一次CT;超过5毫米的要6个月复查一次;超过8毫米的,3到6个月要复查一次。一旦超过8毫米,且三个月还在生长,一定要及早治疗。
“如今体检CT基本上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未来晚期肺癌可能就会绝种。”史皆然表示,这就是查体的重要性。一旦检查出肺癌也不要觉得被判了死刑,经过精准诊断治疗,比如靶向药物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有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是作为慢性病患者正常生活的。
医生不仅需要有解除病人伤痛的技术,更需要有一颗“仁”心,能够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治他人所痛,更要解他人所难,这是史皆然一直以来坚持的。一呼一吸间,是患者生命的延续,史皆然用仁心仁术捍卫患者“呼吸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