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张小宁:享受工作“多巴胺”快乐的检验人

张小宁:享受工作“多巴胺”快乐的检验人

2023-07-18 08:48:20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刘媛媛 )按响门铃,检验科的玻璃门被打开,身材娇小、架着眼镜的张小宁热情地招呼笔者进去。与张小宁办公室一墙之隔的,就是检验大厅。一眼望过去,能看到各式各样自动化仪器和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员。

这里没有外科手术台上的惊心动魄,也没有内科大查房时的侃侃而谈,有的是无数血液、体液、排泄物、感染微生物,在排队等待检测,从这里发出去的每一份检验报告,将为患者疾病的发展走向、治疗方案指明方向。    了解张小宁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这性格就像“医学检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在异常数据面前绝不能含糊。

工作32年,让自己每天“不一样”

时间回到32年前,张小宁军校毕业,分配至西京医院检验科。90年代的临床检验,需要检验科派人到科室采血。刚参加工作的张小宁每天拎着采血箱,不是在采血,就是在去采血的路上。

“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每天多学一点、多做一点,让自己每天都变得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张小宁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采血、推血片、染色、镜检,每一个步骤,张小宁都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锤炼”。“采血时,既要降低患者疼痛感,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出血量;推血片时,要过渡均匀,厚薄适宜,非常考验手法;镜下观察时,即使看得头晕眼花,也要耐住性子,注意力集中。” 而今说起当年的这些基本功,张小宁依然记忆犹新。眼里有活、上手又快的张小宁,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工作仅1年时间,科室投票选举“医院优秀工作者”时,年纪最小的张小宁,票数最多。张小宁自参加工作以来,荣立三等功一次,获得医院优秀工作者10余次,校级医务工作者1次。以第一作者发表国内源期刊论文7篇,1篇论文获得学术会议一等奖,参编检验论著一部,以副主编参编检验相关教材一部。

向下扎根 积累能量

从事医学检验的人都知道,ISO15189认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室质量认证,对提升检验技术,提高检验报告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可靠性,具有强劲的助推作用。张小宁曾先后7次全面参与科室ISO15189质量体系认证,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她和同事们克服无数困难,在圆满完成每次认证的同时,也为行业贡献出了优秀的“范本”。说起自己最擅长的免疫检验,张小宁更是如数家珍。乙肝五项、艾滋、梅毒、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肿瘤标记物,都属于这一范畴。工作多年,张小宁经手检验的标本不计其数,凭借“零失误”的战绩告诉大家,免疫室“一姐”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张小宁这一路走来,像极了“竹子定律”。有一种竹子,前4年,它只长三厘米,微小的变化让人难以察觉。可从第5年开始,它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快速生长,仅用6个星期就能长到15米。事实上,在前4年中,在我们看不见的地下,竹子将根深扎在土壤中,延伸了数十平米。张小宁正是靠着像竹子一样的毅力,耐得住性子,向着医学检验的土壤深深扎根,不断吸取养分,最终成为坚韧的竹子,任尔东西南北风。

厚积薄发 迎难而上

张小宁开始探索医学检验的起点非常高,师从我国著名检验形态学泰斗丁振若教授。从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到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32年的时间,张小宁见证了医学检验从“全手工”到“半自动”再到“全自动”的发展历程。而张小宁也在时间里逐渐沉淀,炉火纯青,笃定从容。

对于张小宁来说,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年初,张小宁跳出固有圈子,加入西安大兴医院,担任检验科副主任。这个过程,她称“确实是想逼自己一把”。事实证明,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张小宁已完全融入大兴。大兴特有的速度与大兴人的激情,感染着张小宁。她坦言,自己现在完全沉浸在二次就业的多巴胺里,充实并快乐。

在张小宁看来,医学检验就好比疾病背后的“听风者”,在浩瀚的数据中,通过特有的方式“捕获”隐藏的“敌人”。“这一过程,除了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张小宁对这一点深有感触。她认为,如果把实验室比作一台机器,那么ISO15189就相当于给这台机器装上了操作系统,通过不断地收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原则来修复存在的各种“BUG”,持续优化检验科这台“大机器”,让其更优质、高效地运行。大兴检验科目前开展600余项检验项目,如何做好这个庞大系统的质量检测及技术管理,进一步推进ISO15189认证,最终达到质控管理由点到线全覆盖,这是张小宁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紧跟医院快速发展的步伐,配合徐焰主任进一步提升科室业务水平,有效推进ISO15189认证,张小宁的工作清单目标清晰,目的明确。    静水流深,不盲目迈大步,迎着风扎扎实实地踩实每一步,张小宁一直在路上。

(编辑:李元哲)

(责编:李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