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李潇帆)近日,西安大兴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完成首例小肠镜ERCP术,该患者是远端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即使在正常消化道解剖结构下,ERCP(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对医生的水平要求也很高,被同行认为是内镜诊疗“皇冠上的明珠”。何况对于做过消化道重建手术的患者,其操作难度直线上升。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大兴消化在消化道重建后胆胰疾病治疗方面又上新台阶。
结石致腹痛,消化道术后必须开刀?
60岁的老田,曾做过两次外科手术:2017年,因胃癌做了远端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2021年,又因胆总管结石在腹腔镜下做了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
最近这一年,老田感觉肚子又断断续续的开始疼,检查后发现胆总管结石复发,辗转几家医院,医生均建议外科手术取石。但老田一想到前两次手术的痛苦经历,觉得肚子疼还可以再忍忍。直到前段时间,老田腹痛情况加重,朋友告诉他,可以通过内镜取石,老田赶紧跑来大兴医院消化内科咨询。经胰胆管成像、CT等检查发现:胆总管下段结石伴胆道梗阻,胰管扩张,需要尽快治疗。
因为之前的手术,老田的上消化道结构已经彻底发生改变,内镜到达胆管开口处距离变长,且肠道更加弯曲,常规十二指肠镜难以到达目标位置。
这种情况下,想要完成ERCP取石,非常困难。消化内科林涛主任团队反复商讨治疗方案,最终决定用小肠镜替换十二指肠镜,为老田进行ERCP术。
7月10日上午,老田全麻插管后,消化内科团队用时2小时,通过2米多长的小肠镜顺利取石。
▲常规ERCP(镜身笔直)与小肠镜下ERCP(山路十八弯)对比图
术后,老田腹痛明显缓解,复查无结石残余。一周后,老田康复出院。
什么是ERCP?
ERCP,全称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通俗地讲,就是从嘴巴插入一根不同于胃镜的侧视镜(即十二指肠镜),镜子进入到十二指肠降段,找到胆胰管的流出孔道——十二指肠乳头,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插管,选择性地分别进入胆管、胰管注入造影剂,在X光透视下观察到胰胆管的病变,同时进行微创手术治疗。
哪些疾病可选择ERCP?
目前,ERCP常应用于对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适应症包括:1、梗阻性黄疸。2、胆管结石。3、胆道肿瘤。4、胆囊术后综合征。5、胆道畸形或术后损伤。6、胆道蛔虫。7、胰腺疾病:胰管狭窄,胰管结石,合并胆道梗阻,胰腺囊肿,假囊肿或脓肿。8、原因不明的胰腺炎。9、Oddi括约肌测压。10、胰管或胆管的组织活检等。
ERCP有哪些优势?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ERCP是经口在内镜下操作,只在十二指肠乳头局部进行治疗,体表无创。就拿老田的胆总管结石为例,常规是经口送入十二指肠镜,切开十二指肠乳头,取出胆管结石。这样做可避免外科开腹手术的创伤和长期带胆管引流的痛苦。术后患者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一般术后当天就可以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