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第五博记者黄艳)今年以来,咸阳市渭城区坚持上下齐心、科学施策、多方联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强化队伍建设。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双挂帅”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抽调11名科级干部、2名后备干部、40名业务精、能力强的同志集中办公;成立临时党支部,高位部署、顶格推进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指挥调度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位,构建起高效工作体系。动态完善重点区域污染源“一张图”,将全区57个社区划分为31个环保网格,招聘专职环保网格员31人,为网格员培训“充电赋能”,提高网格化巡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领导紧盯数据,实时调度,分管领导下沉一线、分析问题、研判举措,职能部门驻点督查、街道社区常态排查、专职网格员精细检查责任制,并实行“双网融合”,动态更新各类污染源,摸清底数,畅通责任网格和巡查网格双循环,同时,通过高空瞭望与走航监测发现问题,针对阶段性大气污染高值,制定帮扶方案,实施精准督导帮扶,集中力量解决高值问题,形成了“技术监测、现场溯源、问题交办、依法查处、问题整改、复查销号”的闭环工作机制。疏通了污染治理“毛细血管”,实现了“小网格大治理”以上率下、党建引领、健全机制,全区上下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大气污染治理的浓厚氛围。
持续美化城市环境。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工程,启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4个,文科西路、文汇公园等城建项目加快推进,涤纶路、文科二路建成通车;投入500多万元,对北平街实施了亮化、美化。投入1000万元,新购置12辆新能源清扫保洁车,形成“洒水车+洗扫车+抑尘车+人工清洁”四位一体作业模式,综合使用冲、刷、吸、扫等手段,在城区严格落实“3扫2保1冲洗”要求,采取机械化湿法清扫、高压水车冲洗与人机结合精细化冲洗作业模式,重点对地面道路及路面附属设施、人行道、沟底等部位进行机械冲洗,加强对路沿石、隔离墩、防撞柱及周边的精细化冲洗,做到全要素、全方位、全流程覆盖,全区道路积尘负荷优秀道路达到90%。采取超常规措施,24小时不间断进行,对施工工地、渣土运输等容易引发大气污染反弹的,经常抓、抓经常,切实做到管到位、改彻底。多方联动攻坚,按照“全区动员、全民参与、全域覆盖”的要求,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咸单位、社区等一切可调动的力量,集中开展全城大冲洗活动。其中,区住建局督导工地限时段作业,对裸露区域进行覆盖;区城管执法局督导全区所有涉土工地,限时段拉运;区交警大队遇高峰时段,缓堵保畅,加速车辆通过;区住建局、区城管执法局等职能部门和四个街办服从调令,及时调整优化洒水、雾炮作业路线,扎实落实各项管控措施,执法人员昼查夜巡,对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报告,形成大气污染治理强大攻坚合力,共同推动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投入20万元,安装高清摄像头16套,实现“高空瞭望”监控系统全覆盖。运用高空瞭望技术+大气环境走航监测车“走街串巷”,深化“人防+技防”,科学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治理,使数据更翔实,准确清晰地描述区域内特定时间、空间点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浓度,全面、快速地锁定污染源,为精细化管理和精准管控提供决策支撑。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城区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拓展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成效。遵循“小绕行、大循环,少停留、快通过”的原则,通过信号灯优化、标志标线提前引导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微改造”,在重点区域打造成区域小循环、全段大循环的快速交通体系,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及时清理各类流动露天烧烤、店外烧烤、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经营行为,有效治理油烟污染,全面保障辖区市容秩序,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截至8月21日,全区优良天数为124天,同比去年102天增加22天,各项指标中,O_3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同比改善率在全市排名第二,环比改善率在全市排名第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