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阮班慧)近日,西安大兴医院胃肠外科接诊了一位肠穿孔患者,她是一位81岁的老奶奶,因为老太太经常便秘,家人试过很多办法帮她排便,都没啥效果,于是她儿子便突发奇想,教老太太用一根水管接上水龙头进行灌肠,最后直接导致肠穿孔。当医生了解到老奶奶肠穿孔的病因后,大为震惊。据患者家属讲,前两次操作一切顺利,就在第3次灌肠后,老太太肚子开始绞疼,出现恶心呕吐,便中还带血,把家人吓坏了,赶紧到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15cm处可见穿透性凹陷,考虑肠穿孔伴出血需手术治疗。西安大兴医院胃肠外科施海主任团队给老太太在腹腔镜下切除了部分肠子,又做了造瘘,危险才顺利解除。目前,老太太还在术后恢复中,“本想图省事,没想到,因自己的无知让老人受了这么大罪。”一说起这件事,老奶奶的家属后悔不已。
■便便拉不出来,到底卡在哪儿?
1、量太少吃进去食物过少,生成的便便就会相应减少,导致没有“东西”可以往外排。
2、太干太硬便便在形成过程中,水分会被吸收,如果吃进去食物中的水、膳食纤维很少,便便就容易干硬,排出难度就会增加。
3、胃肠蠕动不起来排便时,肠子和肛门都得使劲,但如果长期久坐不动,就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排便也就变得困难。
4、便意被长期忽视当大脑接受到需要排便的信号时,如果不断忽视排便需求,导致便便不能顺利排出。长此以往,便便就会越积越多,大脑接受排便信号也就越来越不准确。
5、出口堵塞排便过程中,如果盆底和肛门肌肉出现异常,便便则会无力排出,就会堵塞在肛门内。
■一天拉几次,算正常?
一次两次拉不出来不算什么,只要一周排便不少于3次就是正常。
当出现以下情况,就有可能是便秘: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大便干硬;以上情况若持续6个月,那就是慢性便秘。
可以先根据以下几个办法进行自我调整,如果还是便秘,建议找专业医生查找原因。
■试试这几个办法
1、培养排便习惯,调整排便方式一般在早晨或餐后2h内,比较容易产生便意,可以培养自己的排便习惯。改变蹲马桶的方式,可以在脚下放个小板凳,增加腹压。
2、多喝水,增加膳食纤维成年人每日水的摄入量应在1.5-2L,不要等到渴了才去喝;适当增加蔬菜、水果、杂粮等膳食纤维;老年人可以多吃软烂的食物,少吃多餐,多咀嚼。
3、适当运动多参加户外运动,如游泳、快走等,改善肠道蠕动。不要久坐,可以定个闹钟,每小时起来活动活动(就当摸鱼)。
4、学会“放弃”。有便意就去拉,排便时别只顾着玩手机。如果2分钟还拉不出来,不要强行用力,或一直等待排便,可以选择“放弃”,下次再拉。
5、调整心态,尽早就医对于有睡眠障碍、精神心理异常,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患者,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专家再次提醒大家,有人认为灌肠效果好,且操作简单,“不就是把水灌进去,再排出来。”事实上灌肠分很多种,种类不同,对灌肠的溶液、温度、高度、深度,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不要冒然“尝试”,成本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