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刘亚妮 陈洁 记者 黄艳)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金秋九月,地处渭北高原的咸阳市旬邑县硕果盈枝,生机盎然,广袤的田野上农人忙着采摘、收获,一幅乡村振兴崭新画卷在古豳大地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旬邑县城关街道突出思想破冰、行动破局,以支部引领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立足特色农业发展优势,做活土地文章,做优发展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深耕细作“百千万”产业,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百亩甜玉米喜获丰收
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始终是农民。中国传统村落赵家洞村党支部积极发动群众,打造105亩甜糯玉米产业示范基地,采取“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发展订单式农业,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值突破20万元,以特色产业种出乡村振兴“甜日子”。
“旬邑优良的气候环境,种出来的七彩甜玉米口感软糯香甜,加上独特的石窟群风景区,吸引众多游客、都市人群前来打卡,体验田园采摘乐趣,成熟的100余亩甜玉米出村进城,成为舌尖上的美食,也让群众尝到了发展的甜头。”赵家洞村党支部书记杜栓虎欣喜地说道。
千亩烤烟采收赶“烤”忙
在烟田里、烘烤房中,村民正在采摘成熟的烟叶,熟练地进行采摘、编扎、搬运、开炉烘烤,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烤烟是城关街道纸坊村一大特色产业,也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纸坊村一片绿烟草种植家庭农场打造千亩烤烟种植基地,有现代化高标准烟田720亩,育苗大棚11座,带动指导纸坊村、留石村群众种植烤烟300余亩,年产值突破620万元,为周边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真正让“绿叶子”变成致富“黄金叶”。
万亩吨良田长势喜人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城关街道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安全,盘活土地存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第界村耕地面积1.3万亩,80至1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00多户,以种植地膜玉米为主。该村依托丰富的耕地资源,与中化现代农业合作,成立第界村农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在耕、种、防、收等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万亩“吨粮田”经济效益,筑牢乡村振兴“耕”基。
“我们在农业高质高效上做文章,持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规模经营。通过推进‘农资+农机+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每年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收入,粮食年生产总值突破1000万元,精细化的管理有效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起农业产业效益,第界村党支部书记岳寇文信心满满。
下一步,城关街道将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抓手,积极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新途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