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史建发)2023年,未央区紧紧围绕上级部门部署,坚持以震情监测、震害防御、地震应急三大工作体系为抓手,积极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提升全区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加强领导,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有力推进重点工作圆满完成。未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全区重点任务。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2023年投入资金26.6万元,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及时召开全区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将防震减灾工作考核指标分解至各街道及相关部门,细化分工,夯实责任。按照西安市关于房屋加固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发挥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建立了全区各相关部门、街道、行业沟通协调协作机制,有力推进了房屋设施加固工程工作。
震情第一,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年初,未央区印发《震情监视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方案》,有效地指导了全年震情跟踪和应急准备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异常处理制度,全力做好震情跟踪和研判,参加月度、年度会商,编写年度震情趋势研究报告。强化地震台网运行管理,定期巡检视频会议系统及监测设施。及时更新全区防震减灾助理员10名,各村(社区)群测群防联络员208名人员信息,全部上传地震管理系统。多次开展群测群防业务培训,确保队伍稳定并发挥实效。各街道助理员认真做好前兆异常收集核实报送工作,并通过“西安市震灾情上报”小程序每月进行测试上报。
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今年积极开展了地震宏观观测点选址调研工作,成功打造了2个市级骨干宏观观测台站。在西安市区县创新应用地震信息服务终端系统,经多方调研、统筹规划,未央区应急管理局申请区级财政资金13万余元在未央区政府机关驻地、重要指挥部门、政务服务大厅、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所安装地震信息服务终端系统11套、安装省市地震信息服务终端系统2套。市、区、街道联合,在未央区汉都新苑社区打造了全省首家地震预警示范社区。9月20日,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带队来西安市开展调研,实地查看了未央区汉都新苑社区预警终端布设情况。现场听取了西安市地震预警示范社区的建设情况,并观看了地震预警广播和电梯预警控制终端联动现场演示。
加强地震安保服务。不断提升重点时段震情跟踪服务保障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重要时间节点参加紧急会商、加密会商。配合市级部门圆满完成了中国-中亚峰会、杭州亚运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值班值守和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
依法行政,居安思危,扎实开展震害防御基础。持续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2023年,未央区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项目6个。6月,未央区对2022年10月以来开工建设的学校、医院、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确保符合区域抗震设防要求。巩固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摸清风险底数,全面推进加固工程常态化长效化实施。7月,召开房屋设施加固工作专项工作会及培训会,各街道、各部门做好年度加固任务安排部署,在巩固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年度加固工程计划、推进加固工程实施、创建加固工程示范项目、采集加固工程信息、完备工作档案、考核总结等方面持续发力。抗震设防信息采集实现动态更新,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今年未央区实施各类房屋设施加固工程1127个,申报加固工程典型案例1个。其中,城镇住宅工程1088个,学校工程37个,医院工程1个,危化品厂库1个。自加固工作开展以来,未央区累计在抗震设防信息系统录入各类房屋设施加固工程4342个,位居全市前列。
未雨绸缪,加强演练,持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做好地震应急响应准备工作。按照《未央区地震应急预案》规定的各部门应急职责,强化应急值守,切实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工作,提升地震应急产出时效性和规范性。5月8日,结合本部门工作性质,按照《未央区应急管理局地震应急预案》,开展“5.12”地震应急预案桌面推演。模拟发生4.9级地震,启动未央区应急管理局Ⅱ级应急响应,震情组、综合组及现场工作队迅速反应、各司其职,按照预案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全区中小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部分企业、社区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中小学积极组织主题班会及应急疏散演练活动。7月27日,未央区应急局配合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疏散演练和科普宣传活动。现场模拟地震应急疏散实况,展示相关单位的应急组织及救援能力。使民众掌握一定的防震避险、救援救护知识,现场观摩人数达千余人。
做好地震应急响应准备工作。完善地震应急工作装备库管理机制,清点物资种类、数量,登记造册,制度上墙,严格执行物资进出库管理与规范使用。加强发电机、大型照明灯组等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保证应急所需。卫星电话定期测试维护,保证出现紧急情况通讯畅通。
服务群众,多措并举,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在“5.12”防灾减灾周、唐山大地震纪念日、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重要节点,参加省、市集中宣传活动,开展“应急知识街办行”、防震减灾知识“六进”等宣教活动内累计20余场次,切实提升了群众及重点人群风险防范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7月27日,未央区承办西安市纪念唐山大地震47周年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省地震局副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震局、市应急局、市科协及区政府等单位领导出席活动,未央区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社区工作者、企业代表近400人参加活动。活动分为地震疏散演练、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医疗急救展示、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应急逃生体验、VR地震模拟体验六个模块。约2000名群众参与其中,深入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提高了企业员工和社区群众避险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做好涉震舆情引导和地震知识科普。开拓新媒体渠道,加强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科学引导社会舆论。充分利用权威媒体获取到丰富防震减灾科普视频,在各网站、政务工作群、电子宣传栏、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转发和传播,发挥“互联网+宣传”优势,营造浓厚的防震减灾知识学习氛围。今年,未央区防震减灾知识网络学习平台同步投放了7期自主创作科普视频,让广大市民能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移动端学习,获得机关干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不断打造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未央区防震减灾科普馆于2018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位于汉城湖公园,总面积160平方米,展馆通过不同展品的展示、互动体验等,让群众认识到地震灾害的严重性,掌握应急避险知识。今年8月,未央区对该基地进行扩建,把汉城湖景区建设成为安全文化主题公园。内容涉及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截至目前,接待群众参观5万余人次。
下一步,未央区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有效夯实基层基础,全力防范灾害风险,着力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努力展现防震减灾工作新气象新作为,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提供坚实保障,全力护航西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