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通讯员 孙馨雨 李潇帆)推荐现成的体检套餐、整理各项检验报告、装订成册后交给受检者……这是多数人心中体检的工作,慢节奏、舒适、清闲。在没有身临其境之前,大家都这样认为。直到跟健康管理部总检医师韩凯深入交流后,才真正了解到“体检人”背后的故事。
卫生员“晋级”保健医师
来自医学世家的韩凯,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一颗学医的种子,他一路“过关斩将”,从卫生员晋级到保健医师。1989年,韩凯考入原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在基层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主动下基层负责一线战士的医疗保障工作。一次军事演练中,有个学生突然出现右下腹疼痛,有人考虑是急性阑尾炎 ,准备护送去急诊手术。恰巧被刚从演习场下来的韩凯遇到,他了解情况后重新做了查体,判断不是急性阑尾炎,通过用药治疗,学生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韩凯回到四医大后当选为专家教授们的保健医生。根据不同年龄层次,他重新梳理保健对象身体疾病特点,建档、跟踪等等,圆满完成任务。韩凯从医30多年来,一直在做健康管理工作,曾获三等功2次,全军军队干部保健工作先进个人,解放军总后勤部优秀基层干部等荣誉。
一天“只干”3件事
2022年7月,韩凯加入大兴医院健康管理部。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有定期体检的意识。不过,很多人图省事,往往是一个套餐“走天下”。 但在韩凯这儿,相比传统的套餐式体检,个性化体检更受欢迎。他会根据体检者的年龄、职业、身体状况等因素,一对一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前段时间,有个老爷子因长期头疼来体检,韩凯根据基础病和他描述的症状,怀疑脑血管有问题,建议直接做核磁和血管造影检查。果不其然,查出脑血管瘤,最近正在准备手术。
“虽然耗时耗力,但能避免漏掉一些必查项目,同时,对于健康来说也更有指导意义。”可谓一举两得。 体检结束,就坐等报告?这只是完成体检的第一步。接下来,医生还得整理报告、给出结论、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最后,还有一道重要关卡——终极审核。韩凯就是“终审团”的一员,最多一天,他需要审核100多份体检报告。查看检验结果与终检结论是否一致,有没有漏项,医生给出的健康指导跟结论是否匹配……“只有把好体检报告质量关,才能保证每份报告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前奏”结束,这才到了体检的落脚点:及时对检查出来的异常结果干预。
对于重大阳性指标,如急危重症、肿瘤等,韩凯会第一时间跟受检者联系,建议进一步检查或提前联系好相关专科指导患者就诊,避免耽误时间。其他异常指标,他也会进行细致的报告解读,给出具体建议,比如哪些结果需要干预、怎么干预,哪些需要定期复查,哪些不必过多在意…… 这就是韩凯每天都在重复干的3件事:选项、审核报告、解读报告。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开始
工作中,韩凯常常碰到很多人,第一次体检就查出肿瘤晚期,他会感到非常惋惜,“等到身体真正出现问题,才到医院寻求帮助,医生也只能帮助管理好最后的几年。”还有一种人,韩凯称之为“把体检当任务”。这类人只注重体检过程,忽略了体检报告。拿到报告后,大致一看没啥问题,报告就丢到一边。
“实际上,体检报告没有显示出异常,但并不代表你的身体就没有疾病隐患的存在。” 对此,韩凯常常会“啰嗦”几句,建议把每年的体检报告都保存好,新的报告出来后,结合前几年的一起解读,看看指标的变化趋势,有哪些新的变化。最让韩凯感到“头疼”的还有一种人,不重视体检“异常指标”,自认为身体素质好,又没啥感觉,但现实往往会给他们当头一棒。
“40多岁的中年男性,查出胆囊息肉后未重视,2年后,息肉发生癌变。” “还有人查出高血压后,不愿意吃药,最终突发脑出血。” …… 想要治未病,先得知未病。这时,体检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体检,只是健康管理的开始,体检后的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也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