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赵乐乐 图/记者 阮班慧)3月30日是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源于纪念印象派画家梵高的诞辰——他笔下的向日葵虽热烈绚烂,短暂的一生却饱受贫苦失意,最终因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结束了生命。
在这个让公众认知双相情感障碍,提升防治意识的日子里,西安大兴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江涛连续两天通过视频直播、现场宣讲的形式进行科普讲座。
解除刻板印象,对“污名化”说不
“不仅是梵高,海明威、贝多芬、费雯丽、拿破仑都遭受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的困扰。”西安大兴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江涛在《世界双相情感障碍日主题直播》中,用几位世界知名人物举例,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情绪如同过山车”这样通俗的形容去诠释大众关于“双相”的迷思。
王江涛认真地解释,双相情感障碍也称作“躁郁症”,在临床上躁狂与抑郁症状交替发作。病人时而呈现外向热情开朗多语的“躁狂相”,时而隔天又表现出悲观消极情绪断崖下降的“抑郁相”。
不厌其烦地多做科普讲座,在王江涛的心里是很重要的。除了精神卫生学科的发展历程不长这一原因外,他还跟记者说到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被歧视、被污名化的病耻感。“从文化影响角度上来讲,骂人时用‘疯子’、‘精神病’,就是对疾病的污名化,所以老百姓真正想去精神科看病时是很有压力的。为了减轻病人的这种感受,许多医院转换了很多的学科名称,譬如心身科、心理医学科、睡眠科、神志科等等。”
说起近几年的精神科的实际变化,王江涛稍微舒展了一下眉头:“有进步,虽然进步缓慢。很多老百姓存在‘述情障碍’,埋藏着的精神心理问题通过生理功能紊乱呈现,就医多次却没有效果。这时候应该多一个想法——我是不是神经功能出了问题?要勇于抛弃病耻感,消除刻板印象,对污名化说不。”
“我emo了”是否代表精神心理出现了问题?需不需要去看医院精神科?面对记者的问题,王江涛也用最简单直观的描述去解释其中区别:喜怒哀乐是人类最正常的情绪变化,与环境、境遇相协调——譬如考试失利、感情失败、亲人离去,能通过哭泣、运动等发泄方法去调节的,就不是精神心理出现问题;而如果严重到生理功能出现紊乱,如出现头疼胸闷、食欲低下、睡眠障碍等,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就需要及时进行规范诊断。通过治疗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过上正常健康的生活。
与“大兴速度”同行,传递“大兴温度”
春季正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门诊病人每天都在增长,记者约定的采访时间也因此延后了半小时。如果说科普宣教时的王江涛是沉稳而自信的,那么一对一面对患者时,他展露的就是另一面的亲和力与耐心——通常来访者都是被“困住”的状态,王江涛恰好有一把“钥匙”,能很快地让患者信赖,像朋友一样对他知无不言。有别于其他疾病的门诊,患者的就诊时间经常达到30分钟或更久。
王江涛门诊办公室的来访者,有背着书包的高中生,有被家人搀扶着的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有专程来感谢他的患者家属。记者恰巧看到一位女性,向王江涛描述着自己妈妈目前的状态,神情激动地说:“我妈妈上次专门来西安找您看的,您开的药特别有效果。好几年了啊!我终于感觉到妈妈开始好起来了。”
从事精神医学专业十多年,具备扎实临床经验的王江涛履职西安大兴医院刚刚一个多月,就充分融入了“大兴速度”。除了科学诊治、不怠慢任何一个患者之外,他还利用碎片时间与医院的各个科室建立了联系,并组建了科室之间会诊的微信群。“我想的是,不仅要服务来到门诊的患者,也要为全院的医生提供服务,帮助大临床的病人排除或治疗精神疾病。”王江涛一边对记者展示着微信群,一边提快了语速说:“比如得了肿瘤的病人、手术前的冠心病人,他们的心理压力有时会呈现病理性的抑郁、焦虑、失眠,我都会关注会诊消息,尽快在24小时之内解决问题。”
不仅要跟上“大兴速度”,王江涛还希望传递“大兴温度”,他诚恳地说:“很多躯体疾病患者存在隐匿性的情绪病症难以识别,下一步我想要走进各个科室去交流学习,提高大家对患者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全面地无疏漏地帮助和服务患者,让来到大兴医院的患者都能得到“心身”的全面康复。”
热爱与真诚,描绘更多“可能性”
人性是复杂的。在王江涛的职业理念中,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精神科医生还要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充分的同理心、共情能力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我该如何帮助他/她?”这句最简单又质朴的话,恰恰是王江涛在制定治疗方案与解决精神疾病患者困境时,反复追问自己的。“一个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必须是一个‘杂家’,要是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生物学家,获取知识并‘内化’,才能更好地站在患者的处境去制定个体化方案。”
有一位27岁的患者,由于远离家乡且在职场受挫,陷入重度抑郁。在悲观厌世和自我否定中几次割腕,抱着最后的希望找到了王江涛,在持续一年的系统治疗下得到好转。前不久,这位患者复诊时让王江涛感到欣喜,“她的状态好了很多,对生活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王江涛说,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压力增重,精神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学龄前儿童精神发育障碍,抽动症、孤独症、注意缺陷多动症;青少年自杀问题,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强迫障碍;成年人因为职场、婚姻、家庭等原因引发的各类精神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都可能因病情发展付出沉重地代价。他常对患者说,“情绪也会感冒,别怕它。通过及时规范的治疗,这个‘感冒’会好,也能摆脱药物回归正常生活”。在他心里,用大白话说出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能帮助他们消除“病耻感”,是尤其重要的。
曾经在神经内科工作的王江涛,由于对人类精神世界、人性奇特奥秘充满兴趣和探索欲,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精神卫生专业方向,并笑着对记者说“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感到很幸运,这份职业也让我对人性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在帮助病人的同时,何尝不是帮助了自己。”
在他的理念中,人是终生发展的,任何年龄都能活出绚烂的人生色调。虽不动手术刀,却依然能够治病救人。采访尾声,王江涛的分享也道出了他的心声:“每个个体都有独特性,回顾一生时不要后悔惋惜,而是感觉此生值得——帮助患者恢复精神健康,使他们的人生向好发展,这也是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
王江涛,西安大兴医院精神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从事精神医学专业十余年,临床基本功扎实,对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适应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