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西安市大明宫中学开展“ 瞻仰扶眉红色英烈 探寻张载关学源地”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市大明宫中学开展“ 瞻仰扶眉红色英烈 探寻张载关学源地”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

2024-05-21 11:12:07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吕云涛 白圩珑 实习生 张方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江山多娇,热血铸成……”5月中旬,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学生在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前大声宣誓。这是由陕西省思政课教学“三秦学生记者”社会实践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三秦都市报社、西安市大明宫中学联合组织的“瞻仰扶眉红色英烈 探寻张载关学源地”思政课社会实践现场。当天的活动中,学生们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张载祠、横渠书院等地,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精神,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行走中上了一堂厚植浓浓家国情怀的社会实践思政课。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扶眉战役纪念馆后方的烈士陵园,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映入眼帘,这里安葬着2160名烈士的忠骨,每一块墓碑上都写着烈士的姓名、年龄……。同学们缓缓来到烈士的墓碑前,肃立默哀。“年纪最小的烈士才14岁,比我还小一岁,我内心非常沉重,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我要学习他们的精神,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一位男同学边说边蹲下来轻轻拂去面前墓碑上的灰尘,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敬仰和缅怀。

扶眉战役纪念馆前,扶眉战役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四名学生代表护送国旗进场,全体学生有序地进行了升旗仪式。敬献花篮仪式后,全体师生在国旗与纪念碑下庄严宣誓,阳光下学生们的眼神闪烁着坚毅的光芒,每一句誓言都掷地有声。

随后大家进入烈士纪念馆参观,“馆内陈列的烈士遗物、信件、照片……直击人心。我想他们一定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理想,这种信仰和理想让他们变得无比勇敢和坚强,我也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六班的孙梓涵说。

探寻“关学”源地 学习“四为”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张载祠的第二展室张载思想文化展中,在讲解员的解说和带领下,同学们大声诵读着横渠四句。“以前就听说过这四句话,今天来到源头,对它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也更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我想当一名‘四为’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4班张智盛说。

张载祠中还有一棵张载亲手植下的柏树,距今已989年,历经风雨却依旧顽强生长,充满生机,树高9.3米,树围3.6米,树形奇特,枝干盘若蛟龙。“这竟然是张载亲手种植的树!”学生们一边感叹,一边上前摸树,希望能更近距离地感受这岁月沉淀下来的精神力量。

“今天了解了儒学大家张载的生平事迹,对他创立的'关学'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我感受到张载祠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己的内心好像变得更平静了,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习他严谨的治学精神。”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四班的学生张廷雨说。

了解儒家“六艺” 践学传统礼仪

在横渠书院六艺坊,通过文图展示、实物场景、现实链接、沉浸式互动体验等方式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礼、乐、射、御、书、数”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这里古朴自然的建筑设计、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古人的智慧、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用刷子蘸取墨汁,然后将墨汁均匀涂抹活字及框线,再将宣纸平铺在上面,用刷子从上往下拓印……”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学生们现场体验拓印了张载的“四为”“六有”名帖。“第一次接触拓印,感觉很新奇。” 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6班学生彭晓琳高兴地说。

不学礼无以立。在传统拜师礼上,老师沃盥净手,学生正衣冠。“先生大鉴,后学素日仰慕先生,欲投门下为徒,请先生不辞……”全体学生齐读拜师,气氛庄重。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四班学生朱姝霏说,全级同学一起举行拜师礼是一场非常壮观的集体活动,同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这将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西安市大明宫中学高一4班班主任李鸟表示,此次思政课社会实践活动在西安市大明宫中学学子心中播下了红色种子,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编辑:杨岚)

(责编:王战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