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银龄学社”让老年人过上“花样”生活

今年第一课 先教老人做腌菜

“银龄学社”让老年人过上“花样”生活

今年第一课 先教老人做腌菜

2024-05-23 22:52:43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记者 陶颖 图/视频 记者 代泽均)“老了老了,学会了腌菜,掌握了一项新技能。”“来‘银龄学社’学习,开心又充实。”“学到了新手艺,认识了新朋友”……5月23日,在西安市新城区中山门街道勤民社区“银龄学社”课堂上,上课的老人感慨道。社区打造“银龄学社”,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技能,让老年人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共享幸福生活。

“银龄学社”第一课 腌菜做起来

5月23日,“银龄学社”项目之“爱韵养生”健康养生系列活动之舌尖上的康养,作为“银龄学社”2024年的第一堂课开讲。

当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腌菜,用老味道唤醒舌尖上的记忆。15时开始上课,14时40分,社区多功能厅内,老人们你剥蒜,我去姜皮,呈现出的已是一派热闹景象。“老葛,马上就开始上课了,咋还没见你来?”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70岁的姬桂琴打电话给同住一个院子的老伙计。

“大家将白萝卜、红萝卜切成条,撒些糖,用手抓一抓,放进坛子里,再将豇豆贴着坛子盘一圈,之后将切片的红辣椒放入,接着放的是去瓤后的黄瓜,最上面,放入切好的蒜片和姜片……”课堂老师——新城区优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慧,一边操作一边向老人们讲解具体步骤。

16时,一个个原本空空的坛子,经萝卜、豆角、黄瓜等填充,有了丰富的色彩。随着白醋、凉白开、冰糖熬成的料水加入,更显“美味”。白酒封口,盖上盖,一坛腌菜就制作完成了。

77岁的韩振荣以前没做过腌菜,想吃了都是从外面买。“参加此次活动,学会了腌菜,以后想吃就自己做,方便多了。”

端起腌菜坛,不少老人让身旁人帮忙拍照,记录成就满满的一刻。72岁的赵广宝是和老伴一起来的,抱着两坛腌菜离开,两人脸上满是笑容。

打造社区“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

除了指导居民腌制“幸福菜”,刘慧还结合展板内容向居民讲解膳食搭配、节俭用餐、文明用餐、卫生用餐等相关知识,引导居民在外使用公勺公筷;组织居民参与“辨识五谷”“春种秋收”等互动游戏。

“爱韵养生”健康养生系列活动课程,由新城区优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提供,据刘慧介绍,6次课程分别为“舌尖上的康养”“健康与我息息相关”“做情绪的魔法师”“用药关注健康”“艾护有+ 锤出健康”“刮痧理疗送健康”,为老年人普及膳食搭配、情绪调节、运动健康等相关知识,指导老年人健康用药、穴位按摩刮痧等缓解身体不适,倡导老年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打造社区“15分钟老年教育学习圈”,勤民社区社工室工作人员收集、分析、汇总社区老年人的需求,同时结合“银龄学社”2023年项目经验,优化课程内容,整合社区资源,于2024年开展“银龄学社”我们的课堂特色服务项目,为社区老年人开设6次“探索光影的秘密”摄影课堂、6次“爱韵养生”健康养生系列活动。

“项目执行期间采取积分制(以签到为参考),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同时融合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养老年人兴趣爱好,增进邻里感情,打开老人的社交圈,满足社交情感支持,使社区老人愉快地度过晚年。”勤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燕说。

“银龄学社”项目 为老人提供精准服务

勤民社区共6个院落,全部为老旧小区,由于没有物业,平时所有居民服务由社区完成。为了使社区管理更便捷、资源配置更有效、社区功能更齐全、服务半径更广泛,勤民社区着眼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先后改造社区办公大厅、功能室及活动室,建立了“一体七站”服务阵地,即:“呼立行”心诚服务共同体、便民驿站、民生驿站、兵心驿站、心灵驿站、集思驿站、文艺驿站和银龄驿站,为辖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场所,全力丰富居民群众生活。

辖区内老年人较多,老龄化程度较高,社区居民对为老年人服务的需求较高。2023年6月,社区联合新城区优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陕西新概念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启动“银龄学社”项目,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在社区居民网格群定期发布活动通知,积极组织大家参与,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参与兴趣。

“我多次参加‘银龄学社’开展的课程,课程不仅为我们老年人普及健康知识,传播非遗文化,提高艺术素养,还帮助适应现代科技,预防网络诈骗。我觉得很好,有课我就来。”姬桂琴说。

(编辑:吕媛媛)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