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万千气象看陕西:绿色税制赋能 榆能化在沙漠中创造“绿色奇迹”

万千气象看陕西:绿色税制赋能 榆能化在沙漠中创造“绿色奇迹”

2024-05-24 16:16:39
分享到:

编者按:近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2024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和重大议题设置项目暨“万千气象看中国”网络传播活动,“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其中一项重点活动在全国同步开展。活动通过生动可感的文字、图片、视频、评论,通过感动人心的故事、细节、场景、影像,通过传统媒体、新媒体、全媒体的共同打造,把万千气象的中国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大力唱响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主旋律,讲好税收助力发展的中国故事,传播好税收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声音。

5月上旬,位于黄土高原的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正在暖风的吹拂下慢慢褪去沉寂。走进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能化”),徜徉在绿道、花圃和林立整饬的装置塔器间,工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景象处处可见,在这样一个生态极其敏感而脆弱的黄土高原上,很难将它与传统的化工厂联系在一起。然而,作为煤制烯烃能效“领跑者”和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榆能化凭借在水资源梯级利用、污水废水循环利用及雨水收集再利用、水资源税正向激励等方面的卓越表现,荣膺2023年全国十大节水示范案例,为我国能源化工产业乃至全球同行提供了宝贵的节水经验和示范样本。

榆能化为何能在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匮乏的水资源中创造出“绿色奇迹”,大家一起走进这家企业,探寻它成功的“密码”吧!

不设排污口 为废水找到新“出路”

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靖边县,是全国唯一一个富集煤、油、气、盐四大资源的县份。10年前,多个大型能源化工企业曾有意在这里建厂,但是极度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匮乏的水资源却让他们不得不望而却步。

虽然传统的“取水使用、过程处理、合格排放”是业内最常用的模式,但一个大型煤制烯烃项目年用水量通常在千万立方米以上,基本相当于靖边县居民一年总用水量的十分之一,更何况还有同等量的工业废水需要排放,这些无疑都远远超过了当地生态的承载能力。

“不预留一个废水排放口”,凭借着这样的信念,榆能化将地址选在靖边县沙杨桥畔镇沙石卯村——一个沙化严重、取水难度极大的地方,并掀起了一场“废水零排放”革命。

2008年,项目开始筹建。这一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对符合条件的5类17种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随后的几年,相关部门又陆续公布了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对涉及的5类41种资源综合利用给予增值税优惠。

“这些优惠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榆能化副总经理杨雪峰介绍说,建厂之初,公司在上马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时就同步建成投运了国内首套工业废水处理系统,采用“污水处理装置+回用水装置+再生水厂”工艺,将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所有废水、生活污水、厂区收集的雨水处理后回收再利用。

在榆能化的园区内,果然没有看到一处废水外排口,厂区里产生的所有废水全部进入再生水系统,这不仅大幅降低了生产运行的水耗,而且避免了化工废水对自然水体乃至黄河流域水体的污染。

“处理一吨水相当于节约了两吨水,即对环境生态而言少了一吨废水,对企业生产而言多了一吨净水,这对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能源化工极为重要。”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榆能化公用工程中心的魏江浪解释说。

通过生产实践证明,榆能化近三年污水平均重复利用率98.21%,平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99.25%,废水回用率达到97%以上,每年减少新鲜水取水约2000万方。

“我们能达到目前的污水处理效率,离不开税收优惠的帮助。2023年,公司享受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减免企业所得税7514.52万元,收到增值税留抵退税2.26亿元。”榆能化生产计划部副经理王志秀说,“污水设备施工周期长,运行成本比较大,这些税收优惠资金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了污水处理设备日常管理维护和升级改造上。”

据了解,在税收政策的支持下,榆能化将回用水站中和废水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有效减缓了污水站超负荷运行问题;实施“水系统降温改造”技改项目,解决了废水处理系统因水温达到38℃极限值后处理能力不断衰减的问题……一系列技改项目使废水处理系统在完善和改进中趋向更加稳定、高效。

改进工艺 从生产中摸索节水窍门

企业节水,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生产和转化的能效。以“煤油气综合集成专有技术”建成的榆能化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开创了资源清洁转化、化石原料多元化生产的新路径。

“这个项目具有原料多元化结合、碳氢互补、物尽其用的独特优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显著,被评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榆能化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介绍说,它将煤、油、气三种资源深度转化制烯烃,有效弥补了煤制甲醇“碳多氢少”和天然气制甲醇“氢多碳少”的不足,通过碳和氢的最佳配比,使能源转化效率相较现代煤化工项目提高16.88%,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00万吨以上,吨甲醇水耗较行业先进值年节水1500万方以上,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

当榆能化在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时,税务力量也在持续跟进。按照政策规定,企业购置并实际使用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应纳税额中抵免。“但由于工期紧张、理解存在偏差等原因,企业一开始没有及时享受到这一政策。”榆能化财务总监白波说。

支持绿色发展责无旁贷,政策红利要充分释放。了解到这一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榆林市税务局、靖边县税务局两级“税务管家”多次到榆能化宣传辅导政策,从准确理解优惠目录、发票开具、申报、报备、存档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讲解。仅2022年,榆能化就享受了三项设备所得税抵免优惠40多万元。

榆能化财务资产部经理高浪介绍说:“近三年来,企业还享受延期缴纳消费税6亿多,直供计划减免消费税近150亿元,更多资金用于探索和研究新的生产工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可以说是税收助力企业实实在在践行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新理念。

据悉,榆能化这几年在生产中逐渐摸索,通过“一减一增”将水资源利用得淋漓尽致。在减少用水方面,采用GE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优化换热流程,节约循环水用量;对捞渣机进行技术改造,使渣中含水量由48%降为37%,累计节约原水130万吨;采用脱盐水站蒸汽冷凝液和透平冷凝液精制处理技术进行脱盐处理,供各生产装置使用,减少新鲜水用量。在增加污水利用率方面,采用优质阻垢剂与杀菌剂,提高反渗透回收率,降低除盐水消耗的新鲜水用量,每年减少新鲜用水72万吨。采用闭式空冷技术,减少循环水蒸发量,相比开式循环节水率达40%。

虽然榆能化是陕西省规模最大、国内单厂规模领先的中高端聚烯烃供应商之一,但是项目投运以来,其单位产品新鲜水取用量远低于行业定额,其中煤制烯烃每吨平均耗水量仅为行业定额的38.67%,成为了陕西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张绿色名片。

技术探路 废水废物变成宝贝

“这是四效蒸发装置,将纳滤分质后的浓盐水进行浓缩结晶,通过离心机实现固液分离。目前,我们的硫酸钠、氯化钠日产量分别为24吨和10吨左右,真正实现高盐废水处理及杂盐资源化利用,彻底改变杂盐作为危废难以处理的局面。”榆能化公用工程中心工艺技术员胡彪说,这些硫酸钠、氯化钠已于前两年外售,昔日的危废开始带来经济效益。

污水存在含盐量高、水质复杂等情况,产生的结晶盐作为危险废物,是煤化工企业的重点治理对象。

“税惠政策带来的资金使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充裕的资金进行研究探索,从废水废物中发现更多的‘宝贝’。”白波说,公司一直以科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能源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在这方面,税收政策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和优惠。2023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526.45万元。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的资源。

原来的污水厂剩余污泥需作为固体废弃物运至渣场填埋,既给企业增加运输费用,又产生填埋成本,对环境也不友好。于是,榆能化组织技术人员研究污泥综合利用,把污泥进行两级干化处理,将湿污泥干化成固体颗粒污泥,可以当作燃料进行焚烧。2021年,首批干化污泥掺烧利用顺利启动并运行至今。

在走访中发现,榆能化的“节水小妙招”比比皆是。比如,对污水回用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将原设计使用新鲜水作为中间处理各种药剂配药稀释水,改为污水生化处理水,每小时可降低新鲜水使用量15吨;将生化污泥直接输送至气化装置煤浆提浓单元进行掺烧,每小时可再减少污水量与气化装置新鲜水用量15吨。

相关数据显示,榆能化2021年新鲜水单耗9.2方/吨,到2023年新鲜水单耗降到了8.91方/吨,三年节省水资源税2400万元左右。

“有了税收政策的支持,我们也不断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自然损耗。”榆能化公用工程中心经理刘春林说,公司每周检查供水设备和流通管道,通过“寸寸检修”做到“滴滴节约”,节水效率大幅提升。另外,还通过建设厂外雨水池及配套回收利用设施,将雨水作为循环水的补充水加以利用,每年可收集30万-50万方水量。

据刘春林介绍,公司本可以从白城子和金鸡沙两个水库取水,但由于各项节水措施得力,目前还没有从金鸡沙水库取过水。“在水上‘过紧日子’不仅有效降低水资源消耗,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收益,更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水生态环境。”刘春林说。

当初配套建设废水近零排放系统时,一些专家曾表示费解,因为就算是特远距离取水,其成本也比处理再利用要低得多。面对这个问题,李伟这样说道:“企业附近有个湿地公园,那里水质清澈,水草肥美,每天都有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鸟儿在叽叽喳喳地歌唱……我想这就是答案吧。”(国家税务总局榆林市税务局供稿)

(编辑: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