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题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全国甲卷、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3道作文题,天津市、上海市各命制1道作文题,北京市命制2道作文题。2024年全国甲卷高考作文命题守正创新,既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又凸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还有当代理论创新的成果。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来讲,是儒家“君子人格”的集中体现。在当代理论创新成果方面,倡导的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注重个人与他人、个人与时代同频共振,思辨与创新双促共赢。
1、注重文化传承,厚植家国情怀语言表达与“文化传承与理解”是高考作文测评的重点,引领高考作文价值方向。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考生从个人角度思考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因此,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为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注入新的源泉。
2、关注个人成长,紧握时代脉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青少年将如何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国家、时代、文化相结合呢?2024年全国甲卷作文题中“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便是以小切口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在新时代展现自我的成长。材料最后提出了“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则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需要考生深度挖掘材料背后的意图,站在更高的维度,将“小我”融入“大我”,综观国家发展与世界潮流。2024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考查了学生在分析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3、观照多元视角,注重思辨能力 语文学科素养是“四位一体”、内化的个体语言经验和个性品质,情境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2024年全国甲卷将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置于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的具体行为过程中加以考查。在面对“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的真实情境时,如何既能“避免冲突”,又能改变“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情况,最后“坦诚交流”,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材料的三层语境环环相扣,考生需要有深入、全面的思考,对材料中的内容展开充分的阐释。这集中体现了从不同角度综合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而实现问题有效解决的思辨能力。
4、精简材料内容,减少共性制约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文字量简短精巧。2023年全国乙卷是两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只有三句,而2024年全国甲卷继续保持三句话。那么简短材料的意义何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表达与交流”的考查重点提示是:“‘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首先,从作文命题逻辑角度看,材料的精简体现了从“现象型”作文到“结论型”作文的转变,而这一转变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相吻合,更加注重表达策略、表达方式和表达内容。其次,简短的材料减少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为学生写作提供更为充足的思考空间。三是简短的材料可以减少共性制约,避免写作中的模式化、套作倾向和华丽空洞的文风,为学生呈现个性的思维提供尽可能大的舞台,从而有利于引导考生表达自己真实、深刻、独到的所思所感。
总之,不论从试题命制的形式来说,还是从材料考查的思维能力来讲,2024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体现了时代的主旋律。(解析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教一级 吴桐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