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封堵第一人”!中国心血管介入知名专家张玉顺加盟西安大兴医院

“封堵第一人”!中国心血管介入知名专家张玉顺加盟西安大兴医院

2024-06-21 13:27:56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 (于洁妮 李潇帆)“这是西安大兴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又一件大喜事。在医院新院区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6月20日,中国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知名专家张玉顺,加盟大兴渭水园院区心血管病院(筹),为此,西安大兴医院举行了张玉顺教授聘任仪式。

医院领导,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心血管内科医护人员等参加。院党委副书记梁红娟主持仪式。

副院长张贵和宣读《关于聘张玉顺教授任渭水园院区心血管病院院长的通知》。

随后,大家通过一部短视频对张玉顺教授作了初步了解。张玉顺教授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近40年,已完成先心介入治疗上万例,数量和技术上都是世界领先,获得了中国“封堵第一人”的至高赞誉。

他创造了多个世界和国内第一

率先在世界上提出“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房间隔缺损大小,选择封堵器治疗的方法,打破了国外食道超声心动图加球囊测量的“金标准”;成功放置直径38毫米封堵伞创下当时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不开胸根治先心病的介入疗法;完成世界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介入封堵手术;国内第一个完成多孔病人心房撑双伞手术;牵头制定了《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专家指南》,为世界医学界开启新的思路……

张玉顺教授常说:“医患关系的和谐取决于病人的信任,这是医生最大的幸福。”每到逢年过节,他总是能够收到全国各地患者的短信和电话祝福。

跟“心脏”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张玉顺,把自己的整个人生都献给了“心脏”。他说,背负着中国“封堵第一人”的至高赞誉,从来未敢有过一丝一毫的懈怠。

“因为,患者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动力。”

心血管内科主任李志立对大咖到来表示由衷的欣喜和欢迎。李主任动情地讲道,他和张玉顺教授多年前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以后将共同体验奋斗的价值,为医院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玉顺教授讲道,感谢在西京心内工作的机遇,感恩四医大的培育。感谢交大一附院这个平台,取得多项成绩。感谢西安大兴医院的诚意,开启第三次创业,提出树立大兴品牌的思考。

张玉顺教授为大兴赠送专著,张贵和副院长代表医院接受这份珍贵的礼物。

院党委书记、院长贺建军对张玉顺教授加入西安大兴医院表示热烈欢迎。

贺院长讲道,全院同志要学习张玉顺教授的高深造诣,为李志立主任的境界点赞。

贺院长强调,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的学科,要有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学科带头人必须要强。二是必须整合资源,攥紧拳头。三是打破技术壁垒,永葆创新活力。

“请来了张玉顺教授,大兴渭水园心血管病院,就此启航。‘顺势而进,玉汝于成’。只要我们坚守良心做医院、爱心做慈善的初心,只要我们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定,就没有我们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达不到的高地。渭水润大兴,大兴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张玉顺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结构性心脏病科主任;

西京医院心内科工作2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2006年作为高级人才引进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组建先心周围血管科。从事心血管疾病诊疗30余年,擅长各种心脏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特别是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已完成先心介入治疗上万例,创造了多项世界和国内第一,是行业内公认“中国封堵第一人”。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结构性心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循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学会主任委员;《心脏杂志》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医师进修杂志》《临床军医杂志》和《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等杂志的编委。

主编专著8部,参编专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374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成果被超过3160位学者引用。

主持陕西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多项。参与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及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

主持撰写《卵圆孔未闭相关卒中预防中国指南》,主编国内第一部卵圆孔未闭参考书《卵圆孔未闭与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上首次提出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取代食道超声心动图指导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世界上完成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病例数最多,提出了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中国标准和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攻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难题之一:嵴内型室缺的介入治疗;牵头全国多中心可降解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及输送装置临试验,已完成入组;首次利用颈内静脉途径完成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多次赴国内外进行技术交流及手术演示,先后在国内百余家大型医院指导工作,为规范介入治疗结构性心脏病及推动介入技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编辑:杨岚)

(责编:荆学慧 范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