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王三合 记者 胡琳)“以前暑假都是老人帮忙照应孩子,现在老人身体不太好,我知道社区有暑托班后立刻报了名。”7月17日,家住西安市临潼区秦陵街道秦陵科技社区的王磊把孩子送到暑托班后,去附近工厂上班,等下班时再顺道把孩子接回家。“暑托班的时段正好适合我们接送。”王磊说。
秦陵科技社区辖区分布着陕鼓、电力等众多工薪群体小区,暑期托管成为“双职工”家庭的刚性需求和现实难题。“来,大家跟着我的节奏一起数拍子,咚哒、咚咚哒,非常棒!”手掌落下,鼓声响起,跳跃的节奏鼓动了小朋友们的学习热情。在秦陵科技社区科技“拾光”暑期公益课堂上,5岁的陈天畅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拍打着鼓面,感受非洲鼓的韵律之美。“在这个小课堂里,我认识了许多朋友,还有许多有趣的课程,比如说绘画、美术、书法等,我希望和我的朋友们一起度过快乐的暑假。”陈天畅说。
“今年暑假,秦陵科技社区结合员工上班时段开设‘托、管、教’两期暑托班,开设了非洲鼓、舞蹈、硬笔书法等课程,让辖区内的职工上下班与接送孩子无缝衔接。”秦陵科技社区党支部书记刘丹介绍,志愿服务的老师们还带领孩子们参与环境保护、科普课堂等公益活动,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在实践中成长,在探索中提升综合素养。
当天,在临潼区秦陵街道秦陵社区暑期公益课堂上,10多个孩子围坐在一起,跟着志愿者学做“衍纸”手工。“抹上胶水后一定要再捏一捏,这样卷纸就更牢固了。”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志愿者陈曦介绍,学校在这服务的8名志愿者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结合低龄儿童的特点,他们制作的课件加入了动画元素,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为缓解未成年人暑期托管难的问题,临潼区多个社区联合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共同为辖区居民提供暑期公益小课堂服务,书法课、安全教育、趣味科普……托管班里的“花式”带娃,既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暑期生活,又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7月17日,在临潼区斜口街道骊山新家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小当家”暑期七彩公益课堂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公益课堂活动特别安排了安全教育课,一周10节课。课堂上,老师们通过举办防溺水安全知识讲座、播放警示教育片、模拟救援演练等形式,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今年的暑假托管班专门设置了安全知识讲座,让孩子们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骊山新家园社区志愿者赵聪聪介绍,托管班上,音乐、绘画、科学实践、安全教育等一系列有趣的课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这个夏天,骊山新家园社区联合大学生志愿者、全科网格员等志愿者群体,主动承担起暑期公益托管员的角色,成了孩子们最亲密的“大朋友”。安全课堂下课后,手工漆扇制作又掀起热潮。以漆为笔,以水为墨,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暑期托管班课程选择中,他们还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设置有‘乡土味’的课程,让孩子们觉得更亲切,也能引导他们更加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骊山新家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文怡介绍,今年,已是社区公益课堂创办的第10个年头,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多元,公益队伍也不断壮大。
“我们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人口基数大、人员流动强,暑期托管,我们的重点不在‘教’,而在‘育’,就是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要符合乡村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文怡说。“社区托管服务不仅提供了照料和辅导、陪伴和关怀,还聚焦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课程‘菜单’,让孩子们的假期更充实、更有意义。”临潼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赵思靓介绍,临潼区采取“社区+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模式,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招募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或者高校大学生实践团队,以开设暑期公益课程形式,为孩子们提供日常学习辅导、传统文化研习、兴趣探索等多项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已有9个社区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联合开展暑期公益托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既托又管还教’的方式,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赵思靓说,下一步,临潼区委社会工作部还将持续整合多方资源,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完善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作用,把志愿服务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不断拓展基层治理深度,引领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