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盛夏的铜川,天气凉爽,风景宜人。7月20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指导、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陕西文学院具体实施的第二期“百优”作家2024年度高级研修班,经过了近半个月的深入学习后圆满结束。
这是一次文学的盛宴,不仅标志着一次阶段性文学续航之旅的完成,也预示着更多经得起时代考验的精品力作即将涌现。
讲座:文坛名师 精彩授课
自“百优”计划实施以来,陕西省作家协会引领众多优秀青年作家深耕创作,一批批优秀作品应运而生,不仅在国内文学界赢得了广泛赞誉,更摘得了多个国家级文学奖项,彰显了陕西文学的深厚底蕴与蓬勃生机。
7月8日,第二期“百优”作家2024年度高级研修班在照金开班。此次研修班旨在为青年作家提供一个学习、交流与成长的平台,进一步擦亮“文学陕军”的金字招牌。
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在开班仪式上深情寄语青年作家,希望他们赓续文学的深厚文脉,丰富文学的多样表达,把握创作的时代脉搏,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推出向上、向善的文学作品回馈时代。
本期高研班分为培训、改稿和采风三个阶段。邀请了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多位知名作家及评论家,以及国内重点期刊编辑,如阿来、张莉、张楚、黄德海、走走等,围绕“新时代文学的多维发展”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深入浅出、内涵丰富的讲座。从《行与知的文学》到《散文里的“有我”与“无我”》,从《如何塑造小说人物》到《我们现在怎么读书和写作》,再到《非虚构写作,细节抵达事实 事实抵达真实 真实抵人心》,大师们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敏锐的文学洞察力,为“百优”作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指导与灵感启迪。学员们在与名家面对面的交流中,不仅开阔了视野,更在实践中获得了宝贵的创作经验,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期九天的培训中,学员们沉浸在密集而充实的学习中,参与了五场专题教学、四场改稿会、三次课外实践以及一次座谈交流会,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与技巧。
改稿:“三堂会审” 砥砺文笔
秉承去年“残酷的整形手术”改稿模式的成功经验,今年的改稿环节再度创新,引入导师点评、编辑阅评、学员互评“三堂会审”的改稿方式,意图通过多维度的专业视角,对学员作品进行全面诊断与优化。
今年的改稿会面向第二期“百优”作家中公开征集稿件,作家们踊跃投稿。经过严格筛选与考量,最终确定了涵盖不同文学类型的9部作品作为改稿对象。改稿前,包括贾平凹、白烨、施战军、程绍武在内的导师们,以书面形式对作品进行了深度剖析,从主题立意、内容结构、情节设置、人物刻画、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且精准的点评,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并对作家们的写作寄予了殷切的期盼。这是文学观念和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也是对被改稿学员丰厚的精神馈赠。
改稿会采取公开课的形式,全体“百优”作家参加,互学互鉴,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都可以给改稿作品提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能够从他人作品的改稿过程中,反观自我,发现并弥补自身的不足。
这种开放式的交流不仅促进了个人成长,更激发了集体智慧,最终汇聚成数千字的综合改稿意见,成为每一位参与者珍贵的收获。
采风:扎根生活 行走大地
深入生活,感受时代脉搏也是作家重要的一课。采风调研活动中,作家们深入体验时代变迁,挖掘陕西故事,参观了陈家坡会议旧址、照金纪念馆,并重走了红军路,攀登薛家寨革命根据地,在这些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对话,深切感受那份英勇无畏与坚定信念,激发起心中的热血与创作热情。
此外,作家们还深入药王山、耀州窑唐宋遗址、耀州窑文化基地、陈炉陶瓷古镇等地,领略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全国文明村王家贬村、全国乡村旅游示范村马咀村这样的现代乡村,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生。在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与铜煤工业展览馆,他们触摸到了工业文明的脉络;而在铜川博物馆,一段段生动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灵感。
今年是省作协成立70周年,培训期间还举办了交流座谈会。作家们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探讨了新时代文学如何承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作家们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不仅要记录时代,更要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滋养人心,引领社会风尚。他们满怀激情,承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责任感投入到创作中,用笔触描绘出一个又一个动人的中国故事、陕西故事,为时代留下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