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赵争耀)近日,岐山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圆满收官。据统计,本次普查共复查文物点500处,新发现文物点35处。
普查中,岐山县文物普查工作专班严格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普查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群众对文物普查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提升了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本次岐山县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历时25天,普查队员利用无人机、数码相机、RTK等普查设备,完成对文物点的拍摄、打点、测量、绘图等工作,对每一处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实地调查和登记,逐一核准,在做好基础信息、保存状况等相关资料的采集登记工作基础上,将所得信息及时录入文物普查采集软件系统中。同时,做好数据提交、分级审核、成果汇总等工作。据统计,本次普查共复查文物点500处,新发现文物点35处。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商周时期杜家堡西遗址面积8000平方米,为研究关中西部商、周时期文化面貌、聚落分布提供实物资料;位于凤鸣镇的沈公祠对于研究清代关中西部家族祭祀文化,以及宗庙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记者注意到,此次普查还发现了著名作家张洁的故居。张洁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代表性作家,也是唯一两度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长期被初中语文教材选用的《挖荠菜》《捡麦穗》,描写的是作者在岐山的童年生活。张洁曾表示:不管身居何处,宝鸡故乡是她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根。张洁故居位于蔡家坡镇,现存其童年和少年时期居住过的两孔窑洞,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张洁的成长历程及宝鸡故乡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