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为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全面展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成效,9月29日,陕西省“我眼中的三秦和美乡村”文明实践演讲比赛在省图书馆举行。此次比赛由中共陕西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省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同志,省委宣传部、省委直属机关工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文联、省作协等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出席活动,一起目睹了各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现。
来自全省各市(区)、省级有关部门选拔的49名选手,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聚焦“彰显三秦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准备演讲内容。比赛中,他们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用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流畅的语言,从心路历程、切身感受、典型事迹、经验做法等方面开展演讲,积极呈现了全省在实施农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生动实践以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显著成效。
《奏响和美乡村奋进曲 书写幸福生活新答卷》讲述了从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经济滞后户户难,到今天年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汉中勉县元墩镇元墩村龙湾景区奏响和美乡村奋进曲,老百姓家家户户吃上了“生态饭”,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山水间的“家”》讲出了“我”眼中家乡宝鸡市太白县的巨大变化。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吹响了全县“美丽庭院”建设工作的集结号。随着“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县域”“中国天然氧吧”“中国避暑旅游优选地”等一块块奖牌接踵而至,有“好风景”又有“好钱景”成为了和美乡村的最佳注脚。
“农民们端着小板凳,在家门口享受着一场场文艺盛宴。他们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发现身边的美,端起咖啡自豪地说:‘割麦就是艺术、擀面也是艺术!’”《小板凳上的乡村振兴梦》把秦岭脚下的蔡家坡从一个贫困村成为“艺术村”的蝶变用语言描摹了出来。当文艺开始赋能城乡发展,乡村就开始变了样子。壁画美了村庄,艺术走进庭院,院校与乡土的碰撞打开了村民的视野,也传递着乡村发展的希望。
选手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件件在脱贫攻坚中、在建设和美乡村中、在护佑青山绿水中的感人故事,故事中主人翁光辉的形象感动着现场的评委和观众,赢得阵阵掌声。
“很荣幸参加这次比赛,有机会和各市(区)演讲精英们同台竞技,互相交流学习。我是基层的一名记者,这几年经常去公司帮扶的刘家沟村,见证了村上的一系列发展和变化,比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更加的身体力行加入到乡村的建设中去,把我们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更好。”来自陕煤澄合矿业新闻中心的选手陈旭,虽然因为时间仓促比赛中没有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却没有太多遗憾,而是坚定了自己建设和美乡村的信心。
随着朗诵节目《月光下的中国》表演结束,这次比赛拉下帷幕。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汉中的组合柴华、张童和危敏获得一等奖,王倩、王婧、曹丽华、秦振铭、朱珍等5位选手获得二等奖,戚园园、张帆、程尹乔、张智恒、朱依依、哈华丽、殷甜娇、崔元昊等8位选手获得三等奖。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并颁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聘书。
此次文明实践演讲比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交流,更是一篇篇经验的分享和一次次精神的洗礼。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立足岗位、踏实工作、服务“三农”、扎根基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向全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活动主办方表示, 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建强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紧盯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五大任务”,为推进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