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赵乐乐 图/倪晶)“刀尖上跳舞,悬崖上散步”——开颅手术是外科之巅,风险程度常被这样描述着。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外科二科主任曹屹东,从业27年,擅长颅内和脊髓内肿瘤以及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手术治疗,独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近5000例。
他是技术领先的神经外科“神手”,也是患者眼中亲切的“曹叔”。
在博弈间,寻找“破局之法”
采访曹屹东这天,他刚刚完成了一台手术。七个月前,一位男性患者因大脑的脑膜瘤(良性)在其他医院选择做了伽马刀治疗后,出现顽固性放射性脑水肿。“放射性脑水肿会反复发作,即使用药两三个月后水肿下去了,维持两三个月又会复发。”曹屹东边说着边指着脑部术中及术后影像,“血管牢牢地趴在肿瘤上,我在高倍高清显微镜下一点一点地把它剥离下来,最终把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很顺利。”所幸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丝毫的偏瘫症状。
切皮、开颅、找到肿瘤并切掉它,用几个关键词足以描述一场手术,但实际上主刀医生的决策比技术更加重要,精细的操作之外,还需要冷静睿智地思考——术前的评估、讨论、找到解决办法并形成详细方案都是无比周密严谨工作。
神经外科早期被称作“脑外科”,随着医疗的发展完善和国际接轨,中枢神经(颅脑、脊髓)及中枢神经附属结构所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均属于神经外科。曹屹东向记者进一步解释了神经外科学科的范畴:“譬如通常老百姓会认为脊柱手术属于骨科,但实际上神经外科也涵盖。现在神经外科衍生的亚专业不断细分,涵盖的范围就更广了——比如说颅内和脊髓的血管病以及功能神经外科。如今电磁电子药物神经调控在国内外的发展速度很快,最早我们利用脑起搏器(DBS)治疗帕金森,现在髓神经电刺激技术(SCS)可以治疗植物人促醒,还能治疗中晚期糖尿病足使其免于坏死或截肢。”
方寸之地,生死攸关。病人的生命与死亡之间是场博弈,而医学正在探索博弈之中的“破局之法”。神经外科疾病的进展瞬息万变,手术的辐射范围就越来越广,技术和理念的增进也容不得曹屹东有半刻松懈。
修炼内功的“苦与痛”
将曹屹东的职业生涯形容为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史,一点也不夸张。在二十多年前,曹屹东毕业后被分到了原籍的县级医院,在面对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术时,还没有CT,那个时候只能靠临床经验判断哪一侧出血,盲开,在颅骨上到处打眼找到出血处做手术挽救患者的生命,甚至病人术前的剃头,都是亲自上手。
为了见到更广阔的天地,曹屹东2001年到唐都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并在这个被业界称为“魔鬼训练营”的平台迅速成长。“外科医生有十年的黄金期,就像熬汤药一样,熬到一定火候才能达到药效的极致。从小医生到大医生,再到名医生的过渡,这个过程是一刻也不能停的。我在唐都医院一待就是13年,从外伤、脑出血、肿瘤,到其他亚专业的各种手术,经历了上万个病例,逐渐地把自己锤炼成长起来了。”
曹屹东身上有着丰富且矛盾的特点,他既慷慨侠义,又有清晰的个人边界和原则。
在采访的过程中,曹屹东坦诚地说,在极致的磨炼中,也曾有过“迷茫时刻”——“有一次,我从早上八点第一台手术,到做完第四台手术已经是凌晨两点。当我换衣服洗手时,腿已经不受控地发抖。那一刻心酸又迷茫,不知道生活是为了什么。”他顿了顿继续讲述,“但我心态比较好,睡了一觉就恢复了能量,调整好了情绪重新面对新一天的工作。”
回忆往事,成长的阵痛除了漫长艰苦的修炼,还伴随着青年时代的窘迫。在一边工作一边读研的时候,曹屹东的大学同学从陕北府谷来到西安,想尽地主之谊的他却囊中羞涩,兜里只有5元钱。“太尴尬了,我想请同学吃顿饭的钱都没有。后来同学提出他来请我,我们就在烤肉店吃了一把烤肉,喝了两瓶啤酒,那顿饭的滋味我到现在还记得。”
后来,当曹屹东成为一个独当一面的外科医生,经济情况逐渐好起来时,他又会慷慨解囊,给有难处的病人塞钱。“床位经常很紧张,有个外地来的病人暂时无法安排,我就塞给他几百块,让他先在周边旅馆住下,我再尽量去协调床位。再就是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我就把钱给他先紧着买药,总不能不治病了。”
在路上的“曹叔”
曹屹东在自己的视频号里分享着查房、门诊、手术日记和科普知识,在个人介绍里写着:我希望用我的双手去温暖你的心。评论区的网友互动时会说:“曹叔你好!”“曹叔有点发福了”“曹叔讲得好,很多患者会有这种误区”。
“曹叔”对待病人耐心亲切,对待科室医生,又是最“喋喋不休”的一个人。他笑着说,“我是说话最多的一个人,很唠叨。我总在跟科室的医生们强调,有些时候需要我们快,就必须要快;但需要慢需要细的时候,也一定要沉下心耐住性子。”
“曹叔”出生在农村,小时候身体不好。“那个时候没有汽车,只有牛车。因为当时的我腹股沟区有个大脓包,不能耐受牛车的颠簸,我的父亲就背着我,寒冬腊月要蹚过村里的一条结冰河,才能到十公里外的县城去看病。”
那个年代的孩子,能想到的理想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长大后,曹屹东的志向是警察、老师或医生。医生虽然是最后一个志愿,却像是一种命中注定:“回头看看,其实做医生是最适合我的。我的家庭教育给了我最朴实的观念,如果一个人活着,有人信任你、愿意来找你,恰好你也能帮对方解决问题,是种幸福和幸运。”
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如今在西安大兴医院,曹屹东依然在追逐梦想的路上保持朝气,从“心”出发。多年累积的好口碑、好人缘,让很多患者怀抱信任慕名而来,前不久就有个17年前的病人专门来找曹屹东复查,“见到曹叔,我才安心。”
曹屹东给笔者看了手机里的一个“转运群”,并讲了个故事:西安大兴医院帮扶的县级医院,出现一个脑出血的病人,因为口服抗凝药物,手术过程中止血困难,出血较凶猛急需手术。时间就是生命,困于当地没有足够的血源支撑手术,大兴人立刻成立了一支由15人组成的转运群,包括司机、医护、麻醉科、手术室、5G中心指挥……“绿色通道的每一个关键动作叠加起来,就是一条生命。那台手术很成功,患者已经出院了。”回头再看,没有最快,只有更快,这件事真正体现了大兴人“千方百计为患者好”的核心理念。
采访尾声,“曹叔”推了推半框的金丝边眼镜说,“越是苦的地方,成长得越结实。我的适应能力就像小草一样,只要敢撒进去,我就敢发芽。这辈子做个实实在在的,能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医生就是我的心愿。”
人物介绍:
曹屹东,主任医师,西安大兴医院神经外科二科主任。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2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6篇,源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擅长:颅内肿瘤、颅底肿瘤、脊髓肿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以及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的治疗、神经内镜微创治疗脑出血及经鼻蝶切除垂体瘤。从业以来独立完成神经外科手术近5000例,对颅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及痉挛舌咽神经痛)手术治疗具有较高水平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西安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