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名家视角下的秦腔魅力与发展

名家视角下的秦腔魅力与发展

2024-11-07 18:07:12
分享到: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第十届秦腔艺术节正在西安举行,为市民带来精彩盛宴的同时,也吸引了西北五省(区)乃至全国的戏剧名家齐聚古城。近日,记者采访到多位名家,听他们讲述秦腔艺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秦腔之魅:西北人心中的灵魂之音

秦腔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更是西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西北人如此钟爱秦腔?名家们各有观点。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艳生于秦腔世家,她认为秦腔与西北人粗犷、厚重的个性相契合,宛如一个西北汉子,这是西北人钟爱的原因。有着“秦腔王子”之称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东桥表示,秦腔是梆子戏的鼻祖,历史悠久、个性张扬、慷慨激越,具有黄土风格,承载着黄土地上人们的情感,是西北人的精神食粮。

“秦腔是梆子戏的一种,既有慷慨激昂,也有缠绵悱恻。听了秦腔,让人热血沸腾,精神为之一振。秦腔就是我国最古老的‘摇滚’,是陕西人乃至西北人心中的歌。”陕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锋说。

时代之需:秦腔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秦腔是扎根人民的艺术,我们要从火热的生活中,多多汲取创作素材。”本届秦腔艺术节上,西北五省(区)的院团带来了各自的拿手好戏,其中不乏贴合时代的新创作。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梅强调,秦腔是扎根人民的艺术,需要从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中国戏曲作为大众艺术,其根脉在民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与时俱进的方式,古老的秦腔艺术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和魅力。

国家一级演员、西北名丑张武宏表示,自己特别注重从生活中获取灵感。他谈到秦腔扎根于基层和人民,人们在高兴、丰收以及对美好生活有所期盼时都会唱秦腔,演员需要深刻体会这种戏曲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表示,戏剧是为观众表演的,观众是戏剧作品的最高评判者。因此,新时代的秦腔乃至戏剧创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时聆听和汲取青年观众的意见,吸引更多观众亲近传统艺术。

人才之力:青年演员与秦腔传承

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西部地区人民的精神寄托,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业内人士,如何传承和发展秦腔艺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树建认为,秦腔流派丰富、经典剧目众多、艺术家辈出,举办艺术节能促进秦腔艺术繁荣发展,为青年演员提供展示机会,有利于人才涌现。他还提出秦腔等传统艺术不仅要在农村演出,更要走进城市大剧场,并探索在小剧场开展沉浸式演出,使其更好地融入时代。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齐爱云长期致力于培养后辈人才,她希望年轻演员先静下心来打好传统经典剧目的基础,再学习新剧目或移植外剧经典剧目,并根据自身条件学精剧目。

作为年轻一代秦腔人的优秀代表,“梅花奖”演员杨升娟表示,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唱好戏,将古老艺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爱上、了解秦腔,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秦腔的欣赏和演唱队伍中,共同传承和弘扬秦腔艺术。

(编辑:薛诗彤)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