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夏明勤)“《泼刀行》讲述的是最常见的团队冒险故事,在新旧交织的时代背景下,伙伴们于神州大地游历成长,展现各地民俗与历史神话。这是一条鲜有人涉足的创作之路,我期望为读者呈现纯粹的中式奇幻。”11月11日,在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与阅文集团联合主办的“阅见非遗”第二届征文大赛颁奖仪式于上海举行之际,记者通过阅文集团对金奖作品《泼刀行》的作者张老西进行专访,他如此说道。
融汇近百项非遗元素 尽显陕西特色民俗
《泼刀行》将陕西特色民俗展现得淋漓尽致,融汇近百项非遗元素。作品开篇围绕关中麦客与刀客展开,以武术和民俗为核心看点,巧妙地将西安鼓乐、红拳、秦腔等近百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融入其中,借主角的江湖经历彰显惩恶扬善的美德。这些非遗元素涵盖国家级、陕西省级、湖北省级等多个级别,种类之丰富令人赞叹。
谈及创作灵感,张老西称:“之前创作几本作品时遇到问题,和朋友商讨后,决定尝试低武民俗路线,这是一种冒险,需要营造出亦真亦幻之感。”为此,他踏上旅程,拜访道士、参观当地博物馆,在一次意外中进入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馆内展示的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眼花缭乱,我才意识到老祖宗留下了如此多的宝贵财富。至此,这本书确定了以旅行冒险为线索、以各地民俗文化为依托,展现纯正中式奇幻的基调。”
张老西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人,虽对西安向往已久,但并未到陕西实地采风。对于选择西安作为故事起点,他有自己的想法。“首先是受到《白鹿原》和《双旗镇刀客》两部作品的启发。此外,西安作为‘世界历史名城’、十三朝古都以及古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底蕴深厚,将这里作为故事起点再合适不过。”
为精准呈现陕西民俗文化,张老西作了充足准备。“我通读了陕西民俗书籍,大量观看纪录片、访谈,家中还挂着古咸阳和长安地图,作品发布后不少读者以为我是陕西人,这对我而言是极大的褒奖。”
众多民俗汇聚起来 就是一部中国百姓的史诗
陕西民俗文化绚丽多彩,如何在作品中展现其独特韵味,是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在非遗元素运用方面,作者提到红拳和鼓。“创作仙侠小说离不开‘侠’文化,陕西这片土地,战国时期便有豪侠仗剑,汉代武帝曾下诏‘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以消除豪侠势力,唐代五陵少年游于长安,后来刀客更是一诺千金……这里无疑是‘侠’文化发源地之一。由此衍生出的红拳,是陕西的代表,在我心中象征着侠文化,于是和‘刀客’一同成为主角的标志。”对于鼓,“鼓是古老的乐器,国之大事,在戎与祀,无论是祭祀还是战争,鼓都至关重要,后来广泛应用于各种民俗活动。在查询陕西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鼓’的种类之丰富、背后历史典故之精彩,让我为之着迷。于是,主角的法器之一是秦汉战鼓,最后还设计了一场长安鼓王大赛作为陕西篇的结尾。”
谈及在创作中融入非遗的难点,作者坦言:“一是有些非遗无法目睹,像东北帮兵决,只有亲眼看过才有更深的体会;二是民俗太过复杂,同一种事物在不同地方有不同表现形式,仅查阅资料就困难重重。”对于非遗题材创作,他认为:“要弄清楚非遗背后的逻辑,比如鼓的来源和寓意,并且要将其与故事紧密融合,不能生硬地堆砌,非遗是创作的瑰宝。”
在作者眼中,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个人、家族、区域的历史,蕴含着无数故事,它们是创作中取之不竭的瑰宝。“众多民俗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中国百姓的史诗,我们将这些文化遗产呈现出来,就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从哪里来,这样才会知晓未来要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