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婷
三原素称关中壮县,作为西北书院史上的重镇,民殷物阜,人文蔚起,有“居则岳屹,动则雷击,三原辈出忠良”之美誉,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有一位在教育战线深耕多年,又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传承发扬三原的文化源流、以文学创作书写人生华章的高产作家——张征。他以笔为舟,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
张征先生自身的职业追求和对文化教育的钟爱,使得他对传承发扬三原的文化源流倾注心力。从1980年创作至今,张征先生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纸杂志发表作品百余篇,出版有《中学生作文90法》《美丽三原》《人文三原》等十余部著作,共计380余万字。2010年,张征先生受教育局邀请,编著了地方乡土教材《人文三原》,从此我与张征先生结缘。此后,作为其系列著作的责编,亲眼见证了六部著述——《三原县教育志》《三原书院》《三原书院人物》《张征诗词联赋选》《清心随笔》《清峪河畔》的问世,这些涉及史学、文学、哲学领域,不同题材、不同研究主体的精品,在传达着立德树人、立言育人的价值追求,展露出“文约而义博”的审美意趣,著者赓续历史文脉的坚持和自我的不断突破可见一斑。
其中,《三原县教育志》作为三原县首部教育志,是对三原县教育历史的总结,以全面性和系统性著称。张征先生作为该书主编,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搜集和整理,详细记载了从古至今三原县教育的变迁。书中不仅涵盖了教育机构的设立、教育政策的演变,还涉及了教育人物、教育事件、教育成果等多个方面,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的三原县教育发展画卷。
《三原书院》《三原书院人物》这两部史学著作填补了陕西书院人物专题研究的历史空白,是陕西书院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更是地方教育史的有机构成部分。要了解书院教育,可翻阅《三原书院》;要熟悉书院人物,则不妨阅读《三原书院人物》。
之后,张征先生也未停下探索和创新的脚步,又陆续出版了《张征诗词联赋选》《清心随笔》《清峪河畔》三部文学作品。
《张征诗词联赋选》由诗、词、联、赋及附录等五部分组成,约40万言,艺术化地再现了数十年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展现了作者笃以治学从教、诚以立言育人的一生。读《张征诗词联赋选》,可窥见著者在古体诗、近体诗和新诗方面的造诣,尤其是于格律诗和对联见解独到。
散文集《清心随笔》包含了多篇关于生活、情感、历史等方面的随笔文章,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从描写校园秋天的别致景色到赞美祖国河山的壮丽风光,从突破文风到构建教育新理念。且不仅仅抒怀情意,更以史学的视角去分析、思索,字里行间处处显现着积极昂扬的审美意趣和价值评判。
《清峪河畔》一书,以文学的笔触活化了环绕在清水河畔的一群历史人物,构成了一幅幅瑰丽的名人手卷;又从文化的视角讴歌了现实人物,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十余年间,作者孜孜以求、倾尽心力打磨了这样六部体裁多样、各具特点、内容丰赡的著述。综观其作品,文风质朴却自成风味,不事雕琢犹情真意切,言辞简约而立意高远。洋洋300余万言,从起笔到付梓,无不几易其稿,作为责编我见证了其间的艰辛,既折服于张征先生初衷如磐、虽远不怠的执着,也感叹著者创作的广度和高适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