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一碗烙面慰情思

一碗烙面慰情思

三秦都市报 2024-12-09 06:18:41
分享到:

■甘霖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味道能穿越时空,勾起我们心底最温柔的情愫。对我而言,那一碗热气腾腾、香浓四溢的浇汤烙面,便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串联起亲情与乡愁的纽带。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味佳肴,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抹难以忘怀的情思。

儿时,常常赖在舅家不回,被左邻右舍叫作“磨镰水”,至今不明其意,想必不是好话,我却并不恼,心想,只要待在舅家好吃好喝,管他呢。记忆里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是外婆做的浇汤烙面。那汤水,筋道味浓的香鲜,一直萦绕心头不散。

外婆做烙面非常用心用力,她说烙面筋道不筋道,全凭和面汁,汁稠了,摊不开,容易糊锅底;太稀,摊出来的烙面就不筋道,热汤一浇吃到嘴里如嚼青泥。因而,外婆做烙面汁特讲究,往往从前一天晚上开始,她将麦面倒进大瓦盆,先是和成硬面团,然后一点一点加水洗面。洗面就是将面中的面筋洗出,这样做出的烙面才会筋光平滑。这是一份体力活,需要反复抓洗,才能将面中的面筋全部洗出,形成稠面糊。然后醒一个晚上,第二天将滤出的黄水倒掉,再一点一点加清水用饭勺顺时针搅拌,直到勾起的面汁扯黏线,就可以开始摊面了。

外婆摊烙面的时候,我和小姨就扒在灶头的沿上,看她汗流浃背地忙活。小姨长我三两岁,有时候外婆忙不过来,小姨就搭把手,小姨用麦草烧火,不是火太猛糊了锅底,就是火太蔫赶不上火色,自己还被烟火熏得鼻涕眼泪直流。我笑小姨不中用,小姨骂我好吃懒做,外婆只能自己全权操作。

烙熟的面饼薄光透亮,麦香扑鼻,待冷却后折叠成手掌宽的长条,一条条码放于案板上,用纱布将码好的面饼长条包紧裹好,盖上木锅盖,再压一块大青石,大约一个时辰,移开青石,拿出被压瓷实的长条,横切为细丝后,整齐码放于竹篮中,苫上厚布,吊置于屋梁上待用。食用时,只烧一锅酸辣油香的煎汤,然后浇烙面入碗即可。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外婆早已驾鹤西去,我离家也越来越远,城市的喧嚣与繁忙渐渐模糊了我对家乡的记忆。但每当夜深人静,或是逢年过节,总会回味外婆做烙面的过程,就像是在编织一个关于家的故事,每一碗烙面都承载着外婆的爱与温暖。那一刻,我仿佛能听到时间的脚步在耳边轻轻回响,那是童年的欢笑,是家的温馨,是无尽的幸福。心中总会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思乡之情。这时,一碗浇汤烙面便成了最好的慰藉。

我也曾尝试着按照外婆的方法,自己动手做过烙面。虽然手艺远不如外婆那般精湛,但那份心意与情感却分毫不减。每当端上一碗冒着热气、飘着辣香的烙面,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小院,看到了外婆慈祥的笑容,听到了她轻柔的呼唤。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与孤独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满的幸福与温馨。

(编辑: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