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专家学者共论新大众文艺

“促进新时代新大众文艺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专家学者共论新大众文艺

“促进新时代新大众文艺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三秦都市报 2024-12-10 05:48:59
分享到:

12月6日,由中国作协指导,陕西省作协、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主办的“促进新时代新大众文艺创作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众多专家与作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议在互联网条件下的新大众文艺现象,探讨其内涵、概念及外延,并分享真知灼见。

现象:新大众文艺的新面貌

“新大众文艺”概念由陕西省作协主办的《延河》杂志率先提出,该杂志从2024年5月开始,推出“新大众文艺”“新大众文艺论坛”等栏目,以期更系统地观察、梳理、探索新时代文艺的新路径,贡献新成果。评论家白烨表示,如今网络文学发展迅猛,类型化丰富,涵盖虚构与写实多领域,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当代文学重要构成。此外,网络文学作者多有非专业化现象,且有大量民间写作者涌现,如《我在北京送快递》的作者、打工诗人王计兵等,这些素人作家通过写作实现了自己的文学理想,表达了普通人的力量和声音。

上海大学非虚构写作工作室主持人、客座教授陈歆耕聚焦新媒体语境下新大众文艺呈现的新面貌。他表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文艺人才成长的固有模式,让发表门槛降低,优秀作品借助智能化推荐机制得以广泛传播,传统精英作家也在这股浪潮下反思创作思路。

然而,这一变化也给传统文艺格局带来了冲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评论家张均深感当下文学样态与主流阅读喜好已发生巨大变化,担心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存在巨大差距。

《文学报》评论部主任傅小平表示,新大众文艺研究中亟待厘清的关键问题包括边界界定模糊、代表性作者的界定难题,这些问题都给新大众文艺的批评发展带来不小阻碍。

思考:新大众文艺的发展之道

针对新大众文艺的发展,各界人士提出诸多思考。

文艺评论家刘頲认为,文艺的大众化不等于通俗化。“文艺大众化,是一种生产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大众化,其中也包含着经典化的内容,通过大众化的手段进行传播。”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提出,作家与批评家在新大众文艺格局下任务加重,“他们面临着从创作数量到创作高度的任务转变,因大众作者群体崛起成为强劲对手,促使其在新大众文艺格局下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变革。”著名作家弋舟表示,新技术冲击带来文艺的深刻变革,如今大众水平在提升,未来人工智能等更汹涌的挑战还会到来,当下的研讨或许是对后续严峻挑战的预言,促使大家深入思考文艺处境。

展望:新大众文艺的未来

展望新大众文艺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微短剧委员会会长阚平以微短剧为例展开充满希望的画卷。“微短剧作为新大众文艺的代表形态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如单集时长较短、情节相对完整、节奏快、反转多等,满足了大众对连续剧情的需求,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连载小说。”她表示,要在大众认知基础上,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坚持正能量引领大流量,多元化创作,打破同质化,借助热点转化题材,更能让微短剧在智能媒体时代、海外市场拓展以及AI赋能的背景下,凝聚创新力量,为大众开启美好生活之门,成为文化发展的强劲引擎。

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阎安说,新传媒时代新大众文艺兴起是文化生产消费领域的变革,大众表达能力升级,新大众文艺对传统文艺范式冲击巨大。《延河》将开办新大众专刊,通过作品展示与论坛持续阐释、跟踪、理解新大众文艺,为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与话语体系建构努力。

记者 夏明勤)

(编辑: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