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重点新闻网站  三秦都市报官网

一盏花灯照亮七十载坚守与传承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写“宝典”无偿传技艺

一盏花灯照亮七十载坚守与传承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写“宝典”无偿传技艺

三秦都市报 2025-02-11 17:22:28
分享到:

正月十五闹花灯,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蒲芳,近期忙着制作花灯,也忧心花灯技艺传承问题。79岁的她拿出自己写的花灯制作“宝典”,表示愿意无偿传授给爱好者。

非遗“守”艺人 制作花灯七十载

2月10日,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砲里街道西垇村,只见王蒲芳老人坐在屋内的凳子上,用小刷子蘸了蘸糨糊,认真地裱糊花灯。她的面前摆放着剪刀、锤子和锉子等工具。

从挑选竹篾子到绑灯架,从裁剪纸张到压花瓣,从手搓纸绳到精心裱糊……经过多道工序,每一盏花灯从她的手里变得栩栩如生。

老人头顶的铁丝上挂满了制作完成的花灯,有狮子灯、老虎灯、盆盆灯、提篮灯和莲花灯等,色泽鲜艳。

“我制作花灯用了祖传技艺的手搓纸绳,灯笼的骨架用竹篾固定,其余为彩纸裱糊。”王蒲芳介绍称,最初花灯制作使用的是麻纸,后来逐渐改用皱纹纸,但是,手搓纸绳的传统始终未变。

八九岁时,心灵手巧的她跟着祖父祖母学习花灯制作技艺。初中毕业后,她决定将这份热爱变成事业。结婚后,王蒲芳便教丈夫做花灯,两人靠制作销售花灯、戏剧服装和剪纸等为生。

“那时我白天跟着祖父祖母做灯丝,晚上借着煤油灯裱糊灯体。”王蒲芳回忆道,兄弟姐妹六人中,只有她一个坚持了下来。

制作一个大型花灯的工序有五十多道,至少耗时一天半,而小的花灯要十多道工序,得半天左右。王蒲芳的双手也因常年劳作,关节略显粗大,皮肤粗糙。

2015年,她成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砲里年节花灯习俗代表性传承人。

莲花灯代表多子多福,盆盆灯象征聚宝盆,提篮灯寓意富贵……每年农历十一月到次年正月,是她最忙碌的时候,销量好的时候,有三四百个订单,销量不好的时候,也能卖100多个。她的花灯作品曾在西安城墙、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以及一些社区和企业的灯展中进行过展出。

写花灯制作“宝典” 愿无偿传技艺

“你看,我把制作花灯的选材、尺寸和全部制作过程,都写下来了。”王蒲芳拿出一本册子说,只要有人来学,全部拍照保存册子内容都可以,她毫无保留义务教学,只希望能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记者看到,十几页手写纸被王蒲芳细心地装订成册,上面写满了不同类型花灯的制作材料、方法和步骤。

随着年龄的增大,最让老人忧心的就是技艺传承的问题。王蒲芳说,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学,一是觉得制作花灯工序繁琐;二是认为效益低,一盏大型手工花灯售价100元左右,小的售价二三十元,除去成本,利润低。一些中老年人愿意来做活儿,但是向她要工钱,她因资金不足也难以支付费用。

为了传承花灯的制作技艺,王蒲芳曾多次参与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免费教居民、教学生制作花灯技艺。“只要有人来学,我都愿意给他们教,有手艺,能传承,这才是非遗!”王蒲芳说。(记者 姬娜)

(编辑:吕媛媛)

(责编:荆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