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文晨 通讯员 惠丽君)“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则流传千古的“六尺巷”佳话,展现了邻里和睦、相互礼让的美好传统。近日,汉中市宁强县人民法院铁锁关法庭联合村镇力量,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避免矛盾升级。
“我必须要告他。”周一刚上班,王某就怒气冲冲来到法庭,递交了起诉李某健康权纠纷和相邻权纠纷的两份诉状。法庭工作人员忙安抚王某坐下,仔细询问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王某与李某系前后院邻居,王某家出行需经过李某家门前道路。不久前,王某家的树木被大风吹断,损坏了李某家屋顶的瓦片,双方就房顶修复问题产生分歧,互不相让,进而发生争吵打架,导致王某受伤,李某也被行政拘留。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此次双方又发生口角摩擦,李某随即阻断了王某唯一的出行通道。法庭工作人员意识到两起纠纷相互牵连,简单的一纸判决无法修复双方的邻里关系,不解开心结,今后双方还会产生新的纠纷。
为一次性实质化解矛盾,法庭联合当地村镇干部,召集双方当事人现场进行调解。“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对于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提供必要的便利。邻里之间应相互尊重、谦让、谅解,不应因小矛盾损害长久的邻里情谊。”“原本是一件小事,却闹得如此之大,既打架又诉讼,实在得不偿失。”法庭工作人员耐心释法的同时,更苦口婆心讲解邻里和睦的重要性,劝解双方换位思考,相互体谅。经过调解人员一整天的不懈努力,双方最终就王某受伤赔偿和道路通行事宜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李某移开了堵在道路上的障碍物,双方堵住的“心路”也就此疏通。
民生案件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近年来,宁强法院在聚焦主责主业的同时,始终坚持矛盾源头治理、前端化解的工作思路,做深做实多力联调工作机制,努力将基层矛盾化解于诉前,积极打造法院新“枫”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