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杜娟 记者 马佩佩)4月10日,宝鸡市高新区宝钛子校八年级全体师生踏上“重走长征路·劳动实践行”主题研学之旅。这场跨越24公里的立体思政课,通过红色教育、劳动实践与学科融合的创新模式,为学生成长注入精神力量。
红色教育浸润初心
首站师生们来到燃灯寺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教师潘浩依托当地地形特征,创造性设计“沉浸式历史课”。当学生们在模拟的“湘江战役”场景中负重前行,在“雪山草地”地形中协作跋涉,历史课本中的文字化作具象体验。“每个战略抉择都承载着家国命运。”潘浩通过情景再现,引导学生理解长征决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思政教师陈敏锋以“新时代长征精神”为主题,结合当代青少年使命展开主题宣讲,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的长征路如何走”,将红色基因转化为青春奋斗的动力。
燃灯寺村原小学校长冯海燕还为同学们讲述感人的红色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们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多维课堂传承薪火
特色教学环节凸显学科融合优势。语文教师郭聪带领全体学生在群山环抱中齐诵《七律·长征》,将红色经典诵读与自然教育有机结合。
“这场研学是移动的思政大课堂。”校长吴永峰在主题演讲中强调,“从整理书包到规划人生,从班级值日到社会责任,青春的长征始于足下。”他特别指出,学校将持续打造“行走的课堂”,让教育突破围墙,让成长对接现实。
劳动教育锻造品格
下午的沁丰源劳动实践基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们在劳动基地导师指导下,分组深入农田,开启除草实践课程。基地农艺师现场演示除草技巧,讲解“区分作物与杂草”“保护幼苗根系”等要点,强调“科学除草”对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学生结合生物课知识,观察杂草与农作物的形态差异,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创新育人成效显著
本次研学突破传统模式,实现三大创新:一是构建“历史场景+现实体验”教学闭环,二是形成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三是建立“红色教育+劳动教育”融合范式。德育主任刘颖透露,后续将通过研学成果展、劳动技能竞赛等形式巩固教育成效。
学校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本次活动注重“学科融合”,旨在“厚植家国情怀”。组织历史、政治、语文等多学科教师参与,发挥学科师资力量,打造跨学科大思政教育场域和场景,使研学与劳动实践深度融合,实现了多重教育目标,为学生成长注入精神与实干的双重养分。